短篇小说推荐-「推荐」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TOP10(中期)
- 话题: 短篇小说推荐
- 2023-11-18 02:09:59
- 作者:说书人的歌
推荐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TOP10(中期)
承接上期,由于码字实在有点多了,后面的五部作品要分成中期、下期来推荐。中期先推荐第六和第七部。
6、《那山那人那狗》 彭见明 1983年
推荐理由:大致是讲了一个关于父子之间的故事。父亲是一个即将退休的乡邮递员,在茫茫的深山中送了一辈子的信,有次送信抄近路走水路而落下了腿病,不得不由子来接替送信。儿子第一次送信,父亲不放心,于是,和儿子一起踏上了最后一次送信的路途。一路上,曾经感情冷淡的父子俩,心慢慢靠近,渐渐理解和包容了对方。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剧情,也没有天马行空的幻想,只是一弯山路、一条狗、两代人就能将山里的故事缓缓演绎。平淡质朴的言语之间,把大山独有的宁静庄严和山里人的淳厚质朴之气跃然纸上,仿佛把人带入到一幅清新秀丽的中国山水画中。看的时候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沈从文的《边城》、想起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其中有一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父亲单薄的胸膛贴着儿子的后背,炽热的温度透过衣裳传递到心间。这是父亲第一次靠在儿子的背上,这次过河没有冰凉刺骨的河水,只有儿子结实温暖的后背。父亲脑海中清晰浮现出第一次背着儿子的场景,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他才恍然发现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一想到自己没有给予儿子足够的陪伴,带着愧疚和心酸的热泪潸然落下,落在儿子的脊背里,消除了两人之间的疏离。看到这里我泪流满面,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想起了我的父亲,想起了小时候父亲教我骑自行的乐趣,想起了去大学报到前一天去工地找父亲拿学费的感动,想起了异地工作聚少离多亲子关系疏远的愧疚。中国的父爱往往是如山沉重的、是内敛的,是不善言辞的,但在潜移默化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1999年,导演霍建起将其改编成了电影,内容与小说基本一致。先后获得第23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公众最喜爱的影片”大奖、第31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大奖、1999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奖以及2001年日本电影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 入选TOP10,没有一点悬念!
7、《塔铺》 刘震云 1987-1988年
推荐理由:刘震云的成名作。大致是以1978年高考为背景,讲了退伍士兵“我”参加高考复习班,与舍友 “磨桌”、王全、 “耗子”,李爱莲等同学一起怀揣梦想、复习备考,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故事。那个年代备战高考非常艰辛,尤其在贫困落后的农村,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物资匮乏、教育水平低下,教学方法死板也反映了人世百态等。小说文笔凝重简炼,古朴老辣,真情流露,悲怆动人。
尽管同学们都考得不好,但一起备考过程中的友爱互助非常令人动容。临近高考,才发现没有地理教材,父亲以六十五岁高龄的身体往返近二百里路为“我”借来《世界地理》,父爱之伟大不能用语言形容。重头戏写了“我”和李爱莲的一段凄美爱情:李爱莲为了替父治病,嫁入一户有钱人家,放弃了高考;为了不影响“我”高考,谎称去其他地方考试,“我”考完试回乡得知实情后,去与恋人相会,最后又不得不忍痛离别。小说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走了二里路,我向回看,李爱莲仍站在河堤上看我。她那身影,那被风吹起的衣襟,那身边的一棵小柳树,在蓝色中透着苍茫的天空中,在一抹血红的晚霞下,犹如一幅纸剪的画影。” 哎,“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就是的生活!
在我看来,“塔铺”表面上是镇名,但象征着想摒弃的落后、愚昧和不幸,又象征着想追求的奋斗、责任和爱情。
我的高考,距离现在已有20载了,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在我心目中,通过高考读大学不是成才唯一的途径,也未必是最好的途径;但却是穷人家孩子改变命运最便捷、最廉价的一条路。没有高考,我可能还在穷山沟;没有高考,我也许是工地的泥水工;没有高考,我或者成为社会的小混混。感谢高考!朋友们,你还记得你当年高考备考的趣事吗,还记得一起并肩作战的小伙伴吗,还有曾经说过的“苟富贵,勿相忘”.
2007年,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经王威执导在中国大陆上映。入选TOP10,理所当然!
《「推荐」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TOP10(中期)》由会员说书人的歌(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