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碧莲-不要碧莲的日本战争片,把无条件投降拍成忍辱负重!
- 话题: 不要碧莲
- 2023-11-18 02:11:53
- 作者:望白留书
今天是日本无条件投降纪念日。
每年的这段时候,日本总要搞些幺蛾子出来,就比如2015年翻拍的一部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
以美化天皇为目的、歪曲历史真相为手段,其不要碧莲的程度简直让人对日本这个民族,肃然起敬!
导演: 原田真人
主演: 役所广司 / 本木雅弘 / 松坂桃李 / 堤真一 / 山崎努
早在1967年,日本就拍过一部《日本最长的一天》,已经有相当程度的美化天皇、歪曲历史,但时隔48年的翻拍片,在美化程度上却有过之而不无及!
那是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
日本方面,77岁高龄的铃木贯太郎经天皇裕仁的劝说,同意出任新一届的首相。在随后的组阁中,陆军大将阿南惟几被确认为陆军大臣的人选。
在此期间,希特勒自尽,欧洲战场尘埃落定,日本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以畑中健二等少壮派军人为代表的主战派摩拳擦掌,等待和同盟国进行本土决战。但政府高层方面则出于各种考虑,就是否终止战争进行激烈讨论。
随着东京大空袭、《波茨坦公告》、长崎及广岛的原子弹爆炸等消息相继传来,投降在所难免,如何体面的投降,成了争论的焦点。
看完电影,盟主的第一印象是这电影拍的不错,但总感觉特别别扭。
因为我竟然会对天皇做出投降的决定产生同情,更会有和平来之不易,日本民族也不容易的想法。
真·细思恐极。
电影里,天皇是一个关心下属、醉心生物学的型男;铃木是一个为了和平甘愿冒犯天皇的正直老人;阿南是一个有大局观的正派军人,可以说对每一个主要角色的刻画都给人一种相当正面的感觉。
但在历史里,正是在裕仁天皇的任期内,日本实现了国家政权法西斯化、铃木早在一战前后就是入侵中国的主力选手、而阿南则是一心跟着天皇干事业的忠心军人。
艺术化的手法.
不对,是加了层滤镜的美化处理!
此外,电影用少壮派军人的军事政变遮盖了日本天皇《终战诏书》的商量过程。
于是,在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读的最终版《终战诏书》中,使用了大量文言文,导致普通的日本民众根本听不懂,同时,诏书名为“终战”、而非“投降”。
所以直到今天,日本国内仍有人质疑当初日本只是出于无奈而终战,并不是“所谓的投降”。
更令人气愤的是,短短五六百字的诏书,把日本参与发动二次世界大战的罪过推脱的干干净净。
把战争目的归结于“希求帝国安定,同享万邦共荣”。
将战争原因解释为“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把投降原因说明为“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局不利于我”以及“敌方炸弹频杀无辜”之上。
甚至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出发点归结为“为了保全日本亿兆赤子”及“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
全文无一“降”字,更无一“败”字,且对中国的称呼仍是“支那”!
最终,电影在裕仁宣读所谓的《终战诏书》的侧脸下结束。
说实话,侧脸很帅,但电影却恶心。
像吃了屎一样。
德国人的“华沙之跪”还在眼前,但日本极右翼势力却根深蒂固。
就在昨天,94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吕金宝老人去世,至此,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0人。
当这些人都不在的时候,我们还能记住那段历史多久.
让畜生忏悔,不现实;但我们应该记住被它们咬过的疼。
记住了,以后才能不被咬,才能在被咬的时候,打烂它的牙!
《不要碧莲的日本战争片,把无条件投降拍成忍辱负重!》由会员望白留书(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