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尼姑与书生背后的晚明社会

凌濛初作为明亡清初时期的文学大家,其代表作《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我们以《初刻拍案惊奇》第六卷的《酒下酒赵尼媪迷花 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为例,谈谈“晚明化社会”下的问题。第六卷包括两个故事,都与尼姑做马八六(即今人所称的拉皮条)有关。第一个故事很像《金瓶梅》,第二个故事有些像《水浒》。很显然,凌濛初是在讽刺前者,讴歌后者。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在京的侯选官滕生,通过尼姑慧澄不断引诱高官之妻狄氏,从而使得狄氏与滕生产生长期关系的故事。这个故事篇幅很短,情节也很简单,大概四千字,但却道出了许多问题,其最主要的有三点:

上文“选官与选美:大唐世族、公卿夹缝下的科举反抗”,我们谈了唐朝选官与模样的问题。大凡参加科举成功的人,模样自然得有基础。虽然在小说中没有介绍滕生(西门庆式人物)的模样,但“少年风流”这四个字你总不能用在“卡西莫多”(《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的身上吧。所以,必然是有好容色的人。

凌濛初

更重要的是:小说中既然说其“少年风流”,是京城(故事背景是唐朝)内有名的花花公子、遍采万千花朵。那么,等候分配官职的时间必然就比较长了。仅与狄氏相伴的时间就有两年。那么,“风流”的对象如果仅是两三人,也就不会有此称号了。

通过一些小说,我们会看到“十年寒窗苦”好不容易具备了有“做官的资格”,或者是举人(清朝五分之一多的知县是举人)、或者是进士(清朝五分之二多的知县是进士,举人和进士乃正途大概占八成左右)。但是,我们大部分读者可能想不到,从“做官的资格”到“有了官职”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候官”时间,却是最少一二年,长者一二十年。

大概齐地说:越是朝代中前期,科举、“候官”的规矩、流程越少,有用之才越多、时间越短。越是朝代中后期,情况就会相反。为何.就是一个吏治问题。明朝之所以被推翻,和当年朱元璋为何推翻元朝的原因是一样的。

这方面,晚清时期由于离我们比较近、资料留存比较完整,这些新的流程我们可以确知。比如咸丰五年(1855年),杜凤治来到吏部等候“拣选”,也就是“候选”,等候给官分配。转眼间七年连“候选”排队都没排上。1863年,他花钱捐了个不用排队的“不积班”。

在“不积班”内部仍然需要排名,但在排名次的时候,他是第37卯(班)次的第3名。按照规矩需要从第1卯重新排,一方面这恐怕又要等七八年,一方面钱白花了。结果他的命儿好,37卯第2名的“丁忧”去了,杜凤治可以当知县了。但为了保险,他立刻写信给曾国藩幕府。

别以为他与曾国藩有直接关系,他的亲戚给曾国藩做幕宾,也就是师爷。写信的要求就是替他出钱捐(买)个同知头衔。这样就更保险了。最终在1865年,他的知县官职、职务去处才真正得到。也就是说,“等待分配”职务就等了10年,这还是杜凤治命好儿有人丁忧去了。

晚明时期的官场比晚清要些,至少在花钱“不排队”方面的名目少许多。我们可以看看清朝在这方面的名目都有哪些:先用即用班、应升先用捐、插班间选、抽班间选、遇缺(即选、遇缺前(即选)、分缺先、本班尽先、分缺间、不积班、新班遇缺、新班尽先、分缺先前、分缺间前、本班拟先前、不论班尽遇缺选补等百种“花钱”买优先的名目。

按道理说,滕生作为一个等待分配的“准官员”,介于“非官”与“官”之间。狄氏的丈夫乃是大官呀,他就不怕。但这位滕生竟是不怕。为啥.就在于滕生乃情场老手,问尼姑慧澄狄氏平日好些什么.慧澄道:“数日前托我寻些上好珠子,说了两三遍。只有此一端。”

滕生大笑道: “好也!好也!天生缘分。我有个亲戚是珠商,有的是好珠。”不一会儿就拿来两袋大珠交给慧澄,并告诉她,看她好看两万贯珍珠一万贯就给她。若是依了他一个钱不给也罢了。

好豪爽的有钱商人之后。两万贯睡个觉就不要了。

之后,慧澄带给狄氏,狄氏一听价钱觉得太值了,便问慧澄此人有什么相求的事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狄氏原生家庭就是官宦之间,老公又是大官,这等事情平时也是惯了。所以,狄氏一听有人将好珠子低价卖给她,自然心中就有了“报答”之情,她也知道价钱还是可以向下给的。由此,慧澄虚假一说,乃是官场相托,狄氏立刻答应见面详谈。

之后的过程就类似“西门庆与潘金莲”酒宴相会了,只不过狄氏心中有欲望(珠宝免费给她)、肉欲也有所求(丈夫长期不在家,看这滕生少年模样),比潘金莲还要积极。最终,滕生如愿以偿。

高官老公过了一年终于闻出味道来,严防死守半年多后,狄氏或相思情夫或被质问吓唬下或两者皆有,死了。

第二个故事就相对简单了。贾秀才的妻子巫氏长得非常好、夫妻感情非常好。只不过贾秀才在外地读书,半年多都不回一趟家。巫氏因为信佛善秀观音像,由此与观音庵的赵尼姑关系较好。某日巫氏去送赵尼姑出门,结果正巧被浮浪子弟打扮的人看到。最终,巫氏被浪子卜良和赵尼姑合谋醉奸。

简单一句话,赵尼姑请巫氏去观音庵求子,巫氏便前两天就吃斋净身,一大早儿不吃饭就带着丫鬟前去求子。赵尼姑将早已经准备好的混有酒的糕点给巫氏吃,结果巫氏吃了些后就“醉了”。

贾秀才在梦中梦到妻子给自己下跪,觉得家中必然出了事儿。归家后,巫氏一看到丈夫就哭了,问明原由之后。贾秀才先是阻止巫氏自杀的企图,之后就要持剑要杀仇人。

一者不知贼人姓名;

二者不知制造这件罪恶的人的人数,除了贼徒和赵尼姑外还有没有人,要报仇就得报个干干净净的仇;

三者这个仇不能明报,明着报打官司,妻子的名节怎么办.所以,必须耍计谋。

所以,贾秀才制定个三部曲复仇计划。

其一:巫氏派丫鬟去找赵尼姑,骗赵尼姑说出这个男人是谁;

其二:巫氏假装很想与卜良再续情缘,把卜良骗来,从他身上找到一些证据来,最好把他的舌头要下来,让他说不出话来。

其三:杀掉赵尼姑及其观音庵内的坏人,嫁祸于卜良。

赵尼姑和卜良做这种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也有类似巫氏这样的良家女子比较刚烈。但是,一次失身之后,既被威胁下怕丢人;又有些觉得快乐。所以,也就随了他们。赵尼姑很顺利地牵线搭桥,结果卜良来相会。果然,上来又抱又亲巫氏,巫氏起初还假装答应,后来心一横把卜良的舌尖全都咬了下来。

疼痛难忍的卜良逃之夭夭,巫氏把舌头交给了老公贾秀才。贾秀才怒气冲冲直奔观音庵,在急躁地敲门下,赵尼姑刚一开门,贾秀才手举剑落,赵尼姑头分两半。之后进屋搜寻,结果看到正趴在桌上的本空尼姑,贾秀才上前为之断喉,并把断舌塞进本空的嘴中。

贾秀才报完仇后归家,与妻子巫氏默不作声,就当从来没有这些事情一样。结果,地方上的保正报案,知县下令捉拿形迹可疑之人。结果卜良被抓,因为舌尖被咬断无法把话说清楚,周围的人对卜良痛恨无比,纷纷揭发他的罪恶。知县听罢大怒,将其收监,将其作为杀人犯。

可以说,第二个故事是凌濛初的写作本意。两个故事充分说明凌濛初的矛盾心理。在凌濛初的上文,我已经点出凌濛初、冯梦龙矛盾心里源于自身的思想与当时混乱的社会风情之间的矛盾。凌濛初在编排的《初刻拍案惊奇》中,基本布局都类似,先是介绍社会现象,后世介绍自己心中所想:杀遍恶人或者恶人无好报。

晚明化社会中,大部分人都随波逐流,仅有少部分人在坚守坚持。唐伯虎时代,唐伯虎、祝允明、张灵等人在苏州这个先行进入晚明化社会的城市逍遥,但也有文征明等人在坚守。但正德到万历将近百年的历史,坚守的人越来越少。最终,凌濛初、茅元仪等文人成为少数派。在官场,继续坚持传统思维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晚明化社会内自我享乐盛行,由此传统的儒家观念,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无论是入世还是出世都身处在这个大染缸内各自快乐与悲哀中。

“晚明化社会”时期,因为墨西哥、日本的白银大量引入,造成明朝通货问题严重。

上述问题再加上“一条鞭法”地推行,使得白银成为法定货币。再加上,明朝从来没有解决的海盗问题、走私问题、土地兼并所导致的流民问题,直接导致晚明社会下城市经济、商业经济、走私经济比较繁荣,同时两级分化问题、极端个人主义问题等成为当时晚明社会的主要特征。

“三言二拍”作为拟话本小说集,代表着“市民阶层”的崛起,在市民文化下,受着严重的青楼文化影响,所以,我们看各个小说故事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往往是《金瓶梅》《水浒》的微缩版、细节版。

每个人似乎都不容易,你问西门庆的苦恼,他肯定也能说出一大堆你能认可的苦水。

滕生家财万贯却为了家族利益(商人属于贱民,为了商业兴隆必须要有孩子成为官员,形成一种官商家族的形式,这样才能保证商业利益。毕竟行贿与自己的人就是保护伞,这两种情况可是不一样的呀),不得不“候官”。那么,既然我付出了代价,那么,我就可以逍遥快乐。出了事儿,家中有万贯家财作保证,我怕什么。

赵尼姑等人更是如此,如花岁月青灯冷月、孤苦无依靠,天下人人人皆为物质忙,我为何要束缚自我,何不解放之.

然而,无论怎么样,都不能伤害他人、伤害社会,伤害他人就会有贾秀才这样的“壮烈”之士复仇;伤害社会,社会也会伤害你,在农民大起义中、在改朝换代中,有多少无辜生命惨死。而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是滕生、是赵尼姑.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作为大动乱、大变革后的残存者,类似张岱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是苦闷的人,人活着还给自己写“墓志铭”并大骂自己学文不成、学武不成、看到朝代更替又没有自杀的勇气,自己真是个废物!

凌濛初之死,勿伤我百姓:晚明化社会下的三言二拍

选官与选美:大唐世族、公卿夹缝下的科举反抗

丘逢甲的愤怒: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话题: 初刻拍案惊奇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尼姑与书生背后的晚明社会》由会员悄然废书(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