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超级农民-为什么说“小农户”会长期存在.“超级农民”顾益康把这个问题说透了

  • 话题: 超级农民
  • 2023-11-18 21:40:27
  • 作者:书里剧情

2019-03-25 10:1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刘刚 许雅文 编者按: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指出,“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如何深刻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浙江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本端记者近日连续专访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顾益康,请这位被誉为“超级农民”的国内权威“三农”专家为读者深入解读,今日推出第五篇专访。

中国改革开放始于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农业农村是重点。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如何通过改革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如何通过改革构筑起城乡融合的新机制,让城乡差异在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交换、组合中消融,从而为中国经济拓展出前所未有广阔的发展腹地.所有这些都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回避的改革命题,也是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再动员再部署的指向所在。

深化改革是乡村振兴最强大动力

记者:中国改革开放始于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农业农村是重点。在您看来,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重点在哪里.

顾益康:深化改革是浙江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的最强大动力!当前改革目标是要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重点分两条主线去推进:一是农业改革要推进,走出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现实路子,积极引导农户家庭经营的适度规模化;二是推进新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产业化合作服务,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记者:您提到要扶持小农户,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这是件大事,也是件难事,应该怎么做.

顾益康:“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这决定了从事传统种养业的小农户存在的长期性。怎样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一是农业经营方式改革,引导小农户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把适度规模经营的小农户组织起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合作经营。

记者:您提到适度规模经营,在浙江,“适度”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顾益康:小农户成为适度经营的专门农户,对浙江来讲,几十亩到一二百亩叫“适度”。

记者:那么,在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合作经营方面,浙江现在做得怎么样.

顾益康:浙江有三类合作社走在全国前列。第一类是原来的村经济合作社,浙江基本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村村都有经济合作社;第二类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立法正是浙江首创;第三类,是浙江创新打造的“三位一体”农合联,也就是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并在瑞安率先试点,2006年底开始全省推广。到目前,县、市、省级普遍建立了农合联。

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我们怎样理解这一点.

顾益康:新一轮农村改革,要建立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上,以市场化为基础,推动资本、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自由配置,自由组合。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土地,土地制度改革是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中最核心的内容。

土地制度改革涉及到四个方面:一个方面叫征地制度改革,按照中央的要求,缩小征地的范围,把征地的利益更多地让利给农民,让农民得到更多好处,也有利于耕地的集约利用和保护。

另外三个方面,就是农村“三块地”的改革。第一块地是农业承包地,按照中央三权分置的要求,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使用权。搞活是中心,只有搞活了,才能推动小农户适度规模经营。

第二块地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包括农村企业的用地、公共设施的用地等,这块地今后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集体的非农建设用地与国有非农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可以用于商业用地,也可以用来租赁,这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因素。

第三块地是宅基地,明确宅基地所有权是村集体,保障农户资格权,搞活使用权,有利于盘活农房资产,让原本只是生活资料的农房,继而成为农民的生产资料,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记者: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项系统工程里还有哪些重要内容.

顾益康:改革就是为了让乡村充满活力,改革越活,乡村越活。我认为,还要进一步放开户籍制度,让人才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此外,乡村治理也是农村改革的一部分,要建立以党支部为核心,村经济合作社、村民委员会“三位一体”的基层组织体系,还要完善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新型治理机制,还要发展壮大新农人、新乡贤、新社工“三新”群体,作为乡村治理的新生力量,让他们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去,让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话题: 超级农民

《为什么说“小农户”会长期存在.“超级农民”顾益康把这个问题说透了》由会员书里剧情(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