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桂河大桥-二战日军修路致死十多万人,发生了什么.《桂河大桥》是历史吗.

  • 话题: 桂河大桥
  • 2023-11-19 10:35:23
  • 作者:隶笔难书

1957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把最佳影片授予了电影《桂河大桥》,而这部电影也堪称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之一。特别是这部电影中那段用口哨吹奏的《布基上校进行曲》,更是成为了直到现代大家都还经常在一些背景音乐中听到的旋律。而《桂河大桥》的故事是基于二战期间日军在东南亚强征当地人和欧美战俘修建泰缅铁路的历史事件,这一建筑工程因为造成了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所以也在后来被许多人视为日军在二战中犯下的主要暴行之一。那么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究竟如何.当时究竟有多少人在其中遇难.《桂河大桥》电影中的情节又是否符合真实历史呢.

电影《桂河大桥》的海报

在后来被称为死亡铁路的这段泰缅铁路一般是指从泰国北碧府的班蓬到缅甸丹彪扎亚的一段铁路,这段铁路全长415公里,建成之后使当时泰国首都曼谷和缅甸首都仰光之间有了直达的铁路,而这段铁路的修建背景就是当时日本对东南亚的入侵。

在二战爆发时,泰国本来是一个中立国家,但在1941年12月8日,10万日军对泰国11座城市同时发动了大举进攻。当时虽然泰国军队在泰国南部也进行了相对比较激烈的抵抗,但泰王国政府很快对抵抗失去信心,在5个小时之后就与日军停火,之后泰国与日本达成妥协,与其签订军事同盟,并允许日军穿越泰国进攻英国位于新马和缅甸的殖民地。

大量英军在新加坡向日军投降场景

此后日军以泰国为跳板,很快发动了对新加坡的进攻,而在新加坡战役中英军共有8万人被日军俘虏,导致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陷入崩溃,因此这场战役也被英国首相丘吉尔称为了英国军事史上最大的灾难。

而在占领了新加坡和马来亚之后,日军又在1942年初对英国另外一个殖民地缅甸发动了大举入侵。而日军入侵缅甸除了要抢夺缅甸的钴矿和大米等自然资源外,也是为了切断滇缅公路,阻断中国与外界的物资沟通路线。所以很快数万中国远征军也进入缅甸抗击日军,虽然后来日军还是一度在缅甸占据了上风,却也被迫在缅甸长期驻扎了大量军队,以维持其占领。

在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

而这些军队的补给很快就成了让日军头痛的问题。在早期日军主要是通过马六甲海峡到安达曼海的海路从马来半岛为缅甸占领军提供补给。但这个运输线路很快成为了同盟国潜艇攻击的重点目标。特别是在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过后,日军运输船队在这条3200公里长的线路上受到攻击的比例急速提升,损失惨重。这也迫使日军开始考虑修通泰国曼谷到缅甸仰光的铁路,以替代海路为缅甸占领军提供补给。

必须绕过马来半岛的海路补给使日军损失惨重

而其实早在公元1885年,英国人就曾经考虑过修通曼谷到仰光的铁路,但当时英国人在考察后发现这个路线要穿越大量山区丛林和河流,难度过大,所以最终放弃。而这些情况在1940年代也并没有改变,所以当时日军要修建泰缅铁路可以说也是在战场不利的情况下狗急跳墙勉力为之的一个举动,而这些前提也都为后来泰缅铁路成为“死亡铁路”打下了伏笔。

而后来泰缅铁路的修建之所以引发那么多国际关注,跟日军让大量在东南亚战役中被其俘虏的欧美战俘加入了修建工程有关。在1942年6月初日军在中途岛惨败之后,日军就立即出台了修建泰缅铁路的计划,并很快开始从当时关押欧美战俘的新加坡樟宜监狱抽调战俘到泰缅边境地区,开始为铁路修建进行准备。

6月23日,首批600名英国战俘抵达了距离泰国班蓬不远的农普拉杜克营地,开始为正式修建铁路进行准备。在随后两个多月时间里,这些战俘先后在当地建成了机场等基础设施,9月16日泰缅铁路的建筑工程正式启动。

修建泰缅铁路的欧美战俘

而与此同时,作为泰缅铁路的北段终点,缅甸丹彪扎亚也同步启动了铁路修建工作。这里也很快从樟宜监狱调来了3000名澳大利亚战俘。在此之后,先后有6.18万名欧美各国战俘被从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今印尼)调入泰缅两国参加泰缅铁路的修建工作,其中包括英军战俘3.01万人(包括部分英属印度战俘)、荷兰战俘1.79万人(包括部分荷属东印度战俘)、澳大利亚战俘1.3万人和美国战俘600多人。

不过虽然欧美战俘在战后成为了参加泰缅铁路修建最为显眼的一个群体,但其实他们却并不是人数最多的群体。在修建泰缅铁路的群体中,人数最多的还是日军从东南亚各国强征来的奴工。当时,日军在东南亚各国总共强征了来18万到30万名“劳务者”。

在工程初期,日本首先从泰缅当地征召了部分劳工,但因为泰国其实是在日本的军事胁迫下才被迫与其结盟的,所以对泰缅铁路热情不高,导致泰国劳工很快就出现了逃亡潮。日军只是依靠其在缅甸扶植的傀儡政府强征来的9万缅甸劳工才使泰缅铁路勉强得到了推进。

被日军强征修建泰缅铁路的东南亚当地人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从1943年初开始在马来亚、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对泰缅铁路进行大肆宣传,以高薪、短期合同和为工人提供住房为诱饵,诱骗了部分当地人前往泰缅加入铁路修建。但当地人也很快看穿了日本人的虚假承诺,很快主动前往泰缅的工人数量就出现大幅下降。

而日本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很快撕掉了伪装,开始在新马和荷属东印度大量强征劳工。而这些劳工来自当时生活在这几个地区的多个民族,包括马来人、印度人乃至相当数量的华裔。除此之外,日本还从本土和当时已被其侵吞很久的朝鲜半岛也调来了大约1.2万人,参与泰缅铁路的修建,但这些人当时主要担任工程师、看守和监工等职位,因此工作条件要远远好于欧美战俘和东南亚劳务者。

因为泰缅铁路的修建本身就是在日军战场不利的情况下强行启动的,所以其修建环境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极为艰苦。而多数欧美战俘又是来自英澳美等温带国家,本身就对热带气候非常不适应,因此在抵达铁路工地之后,很快就开始大量感染疟疾、霍乱、痢疾和热带溃疡病等热带疾病。

修建泰缅铁路的战俘与劳工使用的工具

而在这种恶劣环境中,这些战俘还经常遭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看守的虐待,也经常吃不饱饭,所以各种条件叠加,使得欧美战俘中也很快出现了大量人员死亡的情况。根据事后欧美各国的统计,在参加了泰缅公路建设的6.18万欧美战俘之中,总共有1.26万到1.6万人死亡。

而一项较为详细的死亡统计显示,在3.01万英军战俘中至少有6900余人死亡,1.79万荷军战俘中至少死亡2700余人,1.3万澳大利亚战俘至少有2800余人死亡,而600多名美国战俘中则至少有130多人死亡。整个欧美战俘的总死亡率至少达到了20%。在欧美各国的战俘中,只有荷兰军队战俘的死亡率低于20%,而这主要是因为荷军战俘中出生于荷属东印度(今印尼)境内的人数较多,对热带气候适应较好,另外对热带疾病的治疗也相对更有经验一些。

但虽然这些死亡的欧美战俘在战后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但其实在泰缅铁路的修建过程中,遭遇最为悲惨的还是包括许多华人在内的东南亚苦力劳工。当时他们被安置在与日本人和欧美战俘都不一样的营地之中,其卫生条件比欧美战俘营更差,连公共厕所都没有。

英军轰炸泰缅铁路场景

在这些营地中,东南亚劳工几乎每天都会遭到打骂,一旦生病很快就会被遗弃,而且长期在相对饥饿的状态下从事繁重工作。而这也导致了这些劳工中出现了比欧美战俘更高的死亡率。当时一些欧美人留下的记载显示,仅在泰国境内一个名为金赛尤克(Kinsaiyok)的劳工营内,一些负责掩埋东南亚劳工遗体的英国战俘小队差不多每天都要埋葬20具遗体。而根据战后一些学者的研究,东南亚劳工在泰缅铁路建筑期内的死亡率达到了50%左右,其死亡人数至少达到了9万人左右。

所以在了解了这些数字之后,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泰缅铁路的修建也在战后被视为日军在二战中的主要罪行之一了。可以说泰缅铁路就是日军以东南亚劳工和欧美战俘的海量的人命为代价堆积出来的一条铁路。

而且因为日军根本不在乎当时巨量的人员损失,所以虽然东南亚劳工和欧美战俘伤亡惨重,但泰缅铁路的修建进度却没有受到影响。最终在1943年10月17日,缅甸和泰国的两路建筑队伍实现会合,泰缅铁路还提前两个月完工。10月25日,这条铁路正式通车。

现代泰国境内残存的一个泰缅铁路车站

不过这条铁路虽然一直运营到了二战结束,却也没能挽救日本侵略军失败的命运。而在战后,这条铁路又很快消失了。1946年1月16日,回到了缅甸的英军因为害怕这条铁路可通过陆路对其在新加坡的统治造成威胁,所以命令日军战俘将缅甸边境地区的泰缅铁路拆毁。而在1947年,时任泰国交通部长的德查提翁在泰缅铁路上的一次火车事故中死亡,之后泰国也拆除了泰缅铁路在本国境内的大量路段,至此泰缅铁路基本消失。

而在1946年,一个曾参加了泰缅铁路修建工作的前战俘约翰·考斯特(John Coast)出版了一本名叫《死亡铁路》的传记,详细记录了泰缅铁路战俘和劳工所遭遇的残酷往事。在此之后,欧美各国先后出版了多个记录泰缅铁路残酷修建过程的写实或文学作品。而1957年的电影《桂河大桥》(Bridge on the River Kwai)可以说就是这股浪潮的巅峰之作了。

一名前战俘所画的欧美战俘修建桂河大桥场景

不过《桂河大桥》这部电影虽然是基于真实的历史大背景,但其中的具体情节却基本是虚构的。特别是其中英军中校尼柯尔森为了绅士“荣誉”积极为日军修建大桥,最终在临死前阴差阳错又把大桥炸毁的情节可以说完全是文学创作。

另一幅《桂河大桥》电影海报

在真实的历史上,电影中英国战俘所修建的桂河大桥的原型是泰国西部夜功河上的第277号大桥,当时负责这个桥段修建工作的英军中校名叫菲利浦·图西(Philip Toosey)。而在现实中图西并没有为了“荣誉”配合日军全力修建桥梁,而是曾想尽各种办法拖延其修建进度。当然在现实中,这座桥也不是刚刚建成就被炸毁了,而是曾经运行了一年多,直到1945年2月13日才被英军炸毁。

被炸毁的桂河大桥

而且这部电影里将这座桥称为“桂河”大桥其实也是一个误会。因为这座大桥本来是建在夜功河(Mae Klong)上,但夜功河在不远处与另外一条河流桂诺伊河(Khwae Noi)交汇,那些欧美战俘因为不熟悉当地地理,所以把夜功河误认为是桂诺伊河,又因为不熟悉当地语言,把桂诺伊河误称为了桂河(River Kwai),最终错进错出把桂河这个名字传到了欧美,进而催生了《桂河大桥》这部著名的电影。

近年重修的桂河大桥,圆拱部分为二战大桥遗存

不过在这部电影出名之后,泰国人也干脆将错就错,把277号大桥周边河段改名成了与桂河发音类似的奎艾河(Khwae Yai),并把它打造成了一个回顾泰缅铁路残酷历史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所以虽然《桂河大桥》这部电影具体情节和历史无关,但它对帮助人们了解二战那段残酷历史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素材来自网络)

话题: 桂河大桥

《二战日军修路致死十多万人,发生了什么.《桂河大桥》是历史吗.》由会员隶笔难书(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