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关键对话-《关键对话》我们的行为方式模式

  • 话题: 关键对话
  • 2023-11-19 10:58:26
  • 作者:与书论千古

我们的行为都是收到感受支配,而感受这是基于自己的主观臆断,从我们所见所闻后大脑开始主观臆断,而不是基于所见所闻的事实来开展对话。这就是我们常规的行为模式,但是我们经常忽略或者不加区分的就是所见所闻到形成感受之间有个主观臆断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可能很短暂,但是我们都会选择对我们自己有利的一面,把自己的主观臆断当做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行为。这样的结果就会容易导致冲突,无法开展对话。

1、要确定我们是基于事实在说法

我们在生活、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开展对话交流,比如该不该买房子,房子怎么装修,展会谁来负责等等,在对话的过程种,可能出现一些争论或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可能表现的很“气愤”“无奈”,但是,你在沟通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强烈情绪时,就应该停下来首先考虑回顾下自己的行为方式,按照行为-感受-臆断-所闻进行反推:

【行为】关注你的行为表现:是否出现沉默或暴力应对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是什么情绪导致做出这种行为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这样反推可以关注到自己当前的行为是否是基于事实产生的,还是自己主观臆断。当然我们在追问想法背后的事实的时候,很容易混淆想法和事实,有时候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事实是确实是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什么时候看到的、什么时候听到谁说的,要能说出个具体时间、地点、人物,那就是事实的范畴,其他都是自己的想法。

2、关注我们对话的真正目的

我们对话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要基于某个事情决策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在对话过程中要一直遵循这个对话的初心: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我该怎么做。很多时候,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专注点很容易跑偏,比如可能在讨论方案怎么分工的时候,讨论着就变成了某个人的工作表现如何;可能在讨论父母养老问题的时候,变成了互相指责对方的责任。偏离了对话的初衷,那对话结果可想而知。

3、结论和决策是有区别的

有时候沟通可能会有一个结论,但是结论跟决策是不同的,结论只是大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而这个意见是否投入实施就有个决策的过程。比如我们可能讨论确定了今年要去一次旅游,但是什么时候旅游、去哪里旅游不能单方面决策。哪些人能参与决策,决策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沟通清楚,达成一致。

小朋友的行为方式可能更容易基于所见所闻来表达行为,比如可能上篮球课被其他小朋友连续推几次,他可能就表现出不愿意上课的行为。比如嘻狗跟怡宝发生了矛盾,怡宝生气不玩了,嘻狗一边说也不跟她玩了,一边还是继续跑过去玩,没玩多久又生气的回来了,因为又发生矛盾了,嘻狗采用了怡宝同样的反应,怡宝指出嘻狗这样不对,嘻狗就委屈了:为什么你这样的时候没有问题,我这样反应就有问题。这都是典型的基于所见所闻的直观行为反应。

但是越长大就越会主观臆断了,因为越长大思想越复杂了,学会了对自己有利的,忽略对自己不利的。行为模式种主观臆断就越来越强烈了,最后我们表达的都是来自想法而非事实,虽然有时候想法跟事实是很接近的。这里,也不得不提到殷商管理的高明之处:让你只看到我愿意让你看到的,然后让你基于这你看到的事实而表达出自己的行为。

话题: 关键对话

《《关键对话》我们的行为方式模式》由会员与书论千古(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