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傅雷家书-《傅雷家书》的背后:傅雷“祖传家暴”教育,傅聪逃往英国引争议

  • 话题: 傅雷家书
  • 2023-11-19 11:04:37
  • 作者:一言难书尽

在我国子女教育类的书籍中,《傅雷家书》可谓是久负盛名。即使是不怎么喜欢读书人,多多少少也应该听过。

平心而论,如果单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说,对儿子循循善诱,字里行间都是爱子情深的《傅雷家书》,也确实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佳作。

然而看起来父子情深,令人倍感温馨的《傅雷家书》背后,却充满了人性中最无奈的悲欢离合。

傅雷本人在遗书中都将儿子傅聪称为“叛徒”,而傅聪更是一直到2020去世时都充满了争议。

傅家父子究竟经历什么.他们的事迹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呢.

虽然大家都知道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十分用心,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傅雷本人其实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

傅雷1908年出生于江苏南汇的一个没落的大户人家,他祖父傅炳清时期傅家坐拥数百亩田地,几十间房屋和大量的仆人,算是当地妥妥的大户。但由于傅炳清不善经营,到傅雷父亲傅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衰落了。

傅鹏本来在当地的小学担任教师,却在24岁时不幸被人诬告入狱,傅雷的母亲李欲振带着孩子四处奔走,最终成功花钱把傅鹏保了出来。

傅鹏一个富家少爷在牢里受尽了折磨,如何受得了.所以刚出狱就生了一场大病。虽然李振欲不计代价的替傅鹏求医问药,但傅鹏还是在缠绵病榻数月之后去世了,更加悲剧的是,傅鹏本来跟李欲振生育了三子一女,傅雷是老大。可是傅鹏含冤入狱之后,李欲振先是为了营救丈夫,后来又忙于照顾病重的丈夫,对孩子们的关照难免有所不足。所以在傅鹏出事的那段时间,傅雷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先后因故因病夭折。

当时才二十来岁的李欲振,在短短的一年之内不但失去了丈夫,还失去了三个孩子。这种打击有多大.想想都让人觉得无比揪心。

这巨大的打击面前,李欲振却并没有被击倒,在埋葬了丈夫和孩子们之后,她迅速走出了阴影,在重整家业的同时,还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唯一的,最后的孩子傅雷身上。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李欲振失去了那么多亲人,只剩傅雷这么一个儿子,应该对他百般宠溺才对。可实际上李欲振对傅雷爱的是够真切,但家教之严也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傅雷4岁时,李欲振就把他送到在南汇颇有名气的张以诚处读书,学习《论语》《孟子》《诗经》等传统经典。

4岁多的孩子,现在上个幼儿园都挺费劲,学的了《论语》《孟子》一类枯燥晦涩的经典吗.

李欲振可不管这个。傅雷白天在张以诚先生家学习,晚上回家时李欲振就要求他把白天所学的东西,给自己读一遍,读不下来就一顿“竹笋炒肉”,以至于刚读书的时候傅雷经常一身伤痕。

李欲振对傅雷的严格,连当先生的张以诚都受不了。

有一次傅雷在读书时玩火,把张以诚家的屋子给烧了,可张以诚灭完火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们,不许把傅雷放火的事情说出去;他怕傅雷的母亲李欲振知道之后,会把傅雷给活活打死……

而张以诚之所以会有这种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张以诚曾经因为傅雷逃学,跟李欲振做过沟通。当时李欲振对张以诚连连道歉之后,一脸严肃的把傅雷带了回去。

让张以诚没想到的是,李欲振到家就把傅雷给捆起来扔到水塘里!

幸亏左右邻里发现情况不对,一拥而上推开了李欲振,把年幼的傅雷给拉了出来,不然后果可真难说了。

不过李欲振对傅雷也不全是严厉,傅雷夏天读书的时候,她会拿着扇子替傅雷驱赶蚊虫,冬天的时候也会陪在傅雷的身边,一边干活一边听傅雷读书。

而傅雷表示想要出国留学时,她也毫不犹豫的变卖家产,不顾一切的替傅雷凑留学的费用。

李欲振不是不爱傅雷,只是因为她不识字,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后来傅雷回忆时母亲时称“十六岁尚夏楚不离身”;意思就是说他16岁的时候,母亲还随身带着藤条,随时准备教训他。

所以傅雷虽然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但他从小所接受的,却是典型的传统文化教育。

本是传统文化教育出身,却又接触学习了大量的西方文化,这样人生经历造成了傅雷相当矛盾的性格。

所以我们看到的《傅雷家书》中的傅雷对儿子循循善诱,可是真相却又不尽相同。

尽管《傅雷家书》中的傅雷对看起来傅聪关怀备至,亦父亦友。但是实际上从小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傅雷,对傅聪的教育至少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友善”。

在傅聪还很小的时候,傅雷就注意到傅聪对音乐节奏很敏感,而且双手的手指也十分修长,他据此断定傅聪适合弹钢琴。为此傅雷和他自己的母亲李欲振一样,不惜代价的花费重金,为傅聪购买名牌钢琴,高薪延请钢琴老师。

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方式,也跟他的母亲李欲振如出一辙。傅聪在练钢琴的时候,傅雷就坐在他的身边。往往是刚开始傅聪弹错一个音,傅雷弹他一个脑瓜崩,随着傅聪弹错音的次数越来越多,不耐烦的傅傅雷就一把掌抽傅聪的后脑勺上,撞的钢琴发出一阵乱音。

傅雷对傅聪投入的很多,要求也极为严格。大到练琴和学习,小到吃饭和走路的姿势,傅雷对傅聪无不严格要求,一旦犯错就会被罚或被打。

傅雷处罚傅聪最著名的,就是把他绑到树上,这种事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亲眼见过的。

有一年钱钟书和杨绛去拜访傅雷,还没进门就看到傅聪被绑在树上。钱钟书和杨绛大吃一惊,还以为傅聪是被谁家孩子欺负了,赶紧把傅聪从树上解了下来。当时钱钟书和杨绛看着胳膊被勒紫了的傅聪,眼圈儿都红了,抱着他就往傅家走。

可让钱钟书和杨绛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刚抱着傅聪进门,就遇上了正在生气的傅雷。

傅雷在看到傅聪被钱钟书抱着时,火冒三丈的又要去揍傅聪,因为他觉得傅聪让钱钟书抱着,实在是太不懂事了!好在钱钟书和杨绛拉住了傅雷,这才让傅聪少受了一茬罪。

钱钟书和杨绛都不同意傅雷的教育方式,曾经多次找傅雷沟通,希望傅雷能够不要对傅聪那么严厉。但傅雷却不听钱钟书夫妇的劝,对傅聪严苛的教育依旧不改。

而且傅雷除了教育方式非常严厉之外,在对孩子们的公平性上也很有问题。傅雷和妻子朱梅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傅聪;二儿子叫傅敏。傅雷为大儿子傅聪学钢琴倾尽了所有,可对二儿子傅敏的关怀和付出就难免有些不足了。

不但《傅雷家书》中写给傅敏的内容极少,甚至就连傅敏想学钢琴的愿望他都没有满足。

傅敏从小就对父亲傅雷十分敬畏,他看到哥哥傅聪学琴时,自己也生出了想学钢琴的心。他不敢自己对父亲说,只好悄悄的告诉母亲朱梅馥。

而当朱梅馥把傅敏想学钢琴的想法告诉傅雷时,傅雷却非常武断的打断了朱梅馥的话,直接告诉她说傅聪根本不是“那块料”。

后来的傅聪却在回忆录说,他回国时跟弟弟傅敏握手,发现傅敏的手指修长而柔软,甚至比自己的手都要柔软的多;所以他认为弟弟傅敏的手其实比自己更适合弹钢琴,他说傅雷之所以说弟弟不适合学钢琴,是因为家里在他身上投入的金钱和时间太多,根本负担不起弟弟学钢琴了。

虽则傅雷的教育难免有偏心和粗暴之嫌,但总体上来说却还是非常成功的—长子傅聪在钢琴领域成就非凡。

1955年2月,年仅21岁的傅聪在国际肖邦钢琴大赛上,以优秀的钢琴演奏获得了铜牌。

大家不要觉得这个“第三”不亮眼,实际上这场大赛不但有很多欧洲成名钢琴演奏大师参赛,而且这也是黄种人第一次取得奖牌。

而傅雷没有学钢琴的二儿子傅敏,不但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为人也十分脚踏实地。他自大学毕业之后就在北京一所学校担任英语老师,后来更是要求不当任何“长”,一辈子都只当英语教师。

虽然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傅雷算不上失败。但是关于他们家的争议,却一直都没有停。

新中国成立之后,傅雷因为家庭出身和自身观念问题,屡次受到批判。傅雷虽然以翻译外国名著闻名,但他骨子里还是以“诤臣”自居的传统士大夫思想,对尊严和名声看的比生命还重。

在1957年受到冲击的傅雷,其实就已经萌生了死志,只是因为当时的傅敏还小,才被妻子朱梅馥劝止。

然而傅雷的个性注定他很难度过随后更加艰难的时代,更何况他引以为傲的长子傅聪又推波助澜,犯了一个堪称可怕的错误。

1959年,本来在波兰留学的傅聪因事回国。由于傅聪这次回国的时间很短,地点又在北京,所以当时人在上海的傅雷,就拜托一个在北京的朋友替自己去看看傅聪。

正是傅雷的这个决定,让傅家父子俩不得不从此决裂。

傅聪当时在波兰已久,对国内的形势不太熟悉,在跟傅雷的朋友聊天的时候,无意间讲了一些关于苏联和波兰政治方面的话题。而傅雷的这位朋友,却把傅聪的话向文化部的领导做了反映。

文化部的领导在收到反映之后,很快就召见了傅聪,不但严厉的训斥了他一顿,还威胁说要把他召回下放到农村。

当时才20多岁的傅聪吓坏了,惶恐不安的回到了波兰。

然而不久之后,他却真的收到了召他回国的命令。由于害怕回国之后面临的命运,傅聪不但没有遵守命令回国,还利用在波兰的便利逃到了英国。

而那时候的傅雷本来就是“右派”,大儿子的“叛逃”对他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逃到英国的傅聪本来不打算改变国籍的,但后来由于生活所迫,还是在1964年加入了英国国籍。

这对于傅雷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966年,被持续批斗几天几夜的傅雷,因为不堪受辱,和妻子朱梅馥决定自我了断生命。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傅雷和妻子朱馥梅在投缳自尽之前,特意在凳子底下放了棉被,以防凳子倒地时惊扰他人。在临死之前留下的公开遗书之中,傅雷把傅聪称之为“叛徒”,并且表示自己至死不原谅他。

人在英国的傅聪,直到两年后才得知父母的死讯。傅聪虽然加入了英国国籍,但他从不接受外国媒体的关于中国采访,拒绝向外国提供中国的信息。即使是在傅聪生活最困难的那段时间,有外国媒体愿意出高价让他透露中国的情况,依然被他拒绝。

傅雷和傅聪这对父子身上,都有争议。

傅雷的争议,主要是在他的私生活和教育方式上。

虽然傅雷和妻子朱梅馥是青梅竹马的情侣,但是婚后他却出轨过;而且他对傅聪和傅敏的教育方式,也是出了名的粗暴严厉。

有人因为这些认为傅雷不负责任,不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但也有人认为傅雷的这些缺点都有时代背景,不能因此把他全盘否定他。

而傅聪的争议,则主要在他的出走和加入英国国籍上。

有些人认为傅聪的出走是“不忠不孝”,不值得被原谅和同情;但是也有人认为傅聪当时出走是迫不得已,再加上他在国外也确实没有说过祖国的坏话,所以还算情有可原。

那么广大网友们是怎么看待傅雷一家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话题: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的背后:傅雷“祖传家暴”教育,傅聪逃往英国引争议》由会员一言难书尽(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