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诗三首,格律严谨,语言锤炼
- 话题: 功盖三分国
- 2023-11-20 07:34:23
- 作者:书括芯無
杜甫于唐睿宗景云三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出生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是晋代名将杜预的后裔。
杜甫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九岁时即文名震东都。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十九岁开始游历吴越、齐赵等地,结识了许多文人雅士,如苏源明、王维、岑参等。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他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但落第。
天宝三载(744年),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后来,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深厚友谊。
天宝六载(747年),杜甫在长安参加科举,但又落第。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干投行卷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陷入动荡和危机。杜甫先后辗转多地,目睹了战乱的惨状和百姓的苦难。他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在成都建造了草堂,并在那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他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准备返回长安,在途中病逝于潭州(今湖南岳阳),享年五十九岁。他的墓葬在河南府偃师首阳山(今河南省偃师县首阳山杜甫陵园)。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用天文现象来比喻人生的相逢和别离。参与商是指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一年只有一天能够同时出现在天空,其余时间都是错开的。杜甫用这两颗星来形容自己和卫八的难得一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说他们的相遇像是参与商同时出现一样罕见。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感慨自己和卫八能够在这个夜晚相聚,共享灯烛的光亮。今夕复何夕是问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能让他们重逢。共此灯烛光是说他们在灯火下谈心,享受友情的温暖。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杜甫回忆他们年轻时的情景,感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少壮能几时是问年轻的时光有多少,鬓发各已苍是说他们的头发都已经变白了。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杜甫描述他们相见时的惊喜和激动。访旧半为鬼是说他们在长安这个战乱之地寻找旧友,却发现很多人都已经死去,只剩下一半还活着。惊呼热中肠是说他们见到彼此时都惊呼出声,心中充满了热情和感动。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杜甫说他们已经有二十年没有见面了,今天才又重回卫八的家里。焉知二十载是问谁能知道二十年后会发生什么事,重上君子堂是说他们再次登上卫八这个君子的厅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说他们上次分别时卫八还没有结婚,现在却已经有了一群儿女。昔别君未婚是说过去离别时卫八还是单身,儿女忽成行是说现在卫八的儿女已经成群结队了。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杜甫赞扬卫八的儿女都很孝顺和礼貌,向他问候他从哪里来。怡然敬父执是说卫八的儿女都很高兴地向父亲行礼,问我来何方是说他们向杜甫询问他的来历。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杜甫说他们聊了很久,还没有说完,就让卫八的儿女去准备酒菜。问答乃未已是说他们的问答还没有结束,驱儿罗酒浆是说他们催促卫八的儿女去搬酒和食物。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描写卫八的儿女为他们准备的饭菜,很简单而美味。夜雨剪春韭是说卫八的儿女在夜雨中剪了一些春天的韭菜,新炊间黄粱是说他们用新米煮了一些黄色的粮食。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杜甫说卫八为了庆祝他们的重逢,不断地敬酒给他。主称会面难是说卫八说他们的相见很不容易,一举累十觞是说卫八一口气给杜甫喝了十杯酒。
十觞(shāng)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杜甫说他虽然喝了十杯酒,但是没有醉,因为他感动于卫八的真诚和深情。十觞亦不醉是说他喝了十杯酒也没有醉意,感子故意长是说他感谢卫八的好意和长情。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说他们明天就要分别了,各自面对不同的命运和困境。明日隔山岳是说他们明天就要被山岳隔开了,世事两茫茫是说他们各自的世事都很茫然和无常。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遇到旧友卫八处士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惜和感激,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和无奈,对世事无常的哀叹和无力。诗中运用了天文、灯火、头发、儿女、韭菜、黄粱、酒杯等形象来描绘他们相见时的情景和心境,生动而感人。诗中也反映了唐朝中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显示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这首诗是杜甫友情诗中的佳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八阵图是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战略谋划。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说是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四围,纵横棋布,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千年不动。
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后一句对刘备吞吴失师,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春日忆李白
杜甫杜甫〔唐代〕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这两句是全诗的开头,描写了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贺知章是唐代著名诗人,嗜酒如命。他酒后常常骑马出游,但由于酒醉,骑马摇摇晃晃,像乘船一样。一次,他酒醉后骑马经过一口井,由于眼花,竟然跌入井中,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描写李琎酒量的。李琎是唐代汝阳王,也是唐玄宗的侄子。他嗜酒如命,每天要喝三斗酒才能上朝。有一天,他出门时遇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扑鼻,他馋得口水直流,恨不得把封地改到酒泉郡,那里产的酒特别好。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描写李适之酒量的。李适之是唐代著名宰相,也是杜甫的朋友。他嗜酒如命,每天都要花费万两银子买酒,喝酒的量如同长鲸吸水。他还自称“乐圣”,并称避开贤能的人才能喝酒。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描写崔宗之的容貌和性格。崔宗之是唐代著名诗人,也是李白的朋友。他风度翩翩,容貌俊美,酒后常常举杯望天,目光如白眼,就像玉树临风一般。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这两句是描写苏晋的性格。苏晋是唐代著名诗人,也是李白的朋友。他虽然在佛前斋戒,但酒后常常忘记佛门戒律,逃到酒馆中饮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描写李白的才华和性格。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也是杜甫的好友。他酒量惊人,一斗酒下肚,就能写出百首诗。他还经常在长安街上的酒馆中饮酒,醉眠不醒。有一次,唐玄宗在湖中游宴,召李白为诗作序,但李白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描写张旭的书法才能。张旭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也是杜甫的好友。他酒后写字,笔势如云烟,飘逸洒脱。他还常常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不拘礼仪。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描写焦遂的性格。焦遂是唐代著名诗人,也是杜甫的朋友。他酒量不大,但酒后口才出众,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这首诗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歌行,描写了唐代八位著名文人酒后的醉态和性格,从而展现出他们豪放不羁、不拘礼法、才华横溢的特点。
全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运用了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将八位文人的醉态和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是唐代文人酒文化的真实写照,也是杜甫诗歌艺术的典范之作。
杜甫的诗歌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抒发了悲天悯人、忧国忧民、嫉恶如仇、敢于斗争的情感,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刻分析。
杜甫的诗歌语言普遍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富于变化和节奏感,讲求炼字炼句,用字准确精炼。他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创造出生动具体的诗歌形象,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他的诗歌众体兼善,五七言古体、律诗绝句无所不工。他在五七律上有许多创新,注重声律对仗,格律严谨,语言锤炼。他还开创了“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体,描写社会的民生疾苦。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诗三首,格律严谨,语言锤炼》由会员书括芯無(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