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大唐不良人-大唐“不良人”首次亮相,就牵出桃色大案,终究逃不掉脊烂命运

“不良人”这个名词这几年火得不行,从《长安十二时辰》中走出的“不良帅”张小敬,到《画江湖之不良人》中活了几百年的“不良人”大BOSS袁天罡,让大唐“不良人”这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神秘职业被更多人所知晓。特别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风起洛阳》和与之配套播出的纪录片《神都洛阳》再次让人们对“不良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良人”,光听名字就不像好人,不过历史上“不良人”确真实存在过。根据《唐五代语言词典》收录的“不良”词条显示,唐代官府往往会征用一些有“劣迹”的人来当侦缉逮捕的小吏,俗称“不良脊烂”,他们的头目被称作“不良帅”。

“不良帅”袁天罡

从字面意义上不难理解,“不良人”的身份肯定不是良民,多少都曾有“作奸犯科”的不良记录。但肯定也不是罪大恶极之人,要不也不会被官府所征用。因此,他的身份更像不入流的“古惑仔”。

在唐代县一级的官府共有六个编制,分别是县令、县尉、县丞、县主簿、胥吏和职役。而“不良人”就是隶属于职役范畴,主管侦缉逮捕的吏,顶头上司是负责督办案件的县尉,从级别上看是最低的。与其说“不良人”是末等的小吏,倒不如说是体制内的编外人员。没有底薪,只赚提成,混迹于市井,替官府打听消息、通风报信赚赏钱;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操着县老爷的心,立多大功劳那也是“大人”的,自己只不过就是个“打工人”。

干得好最多也就成为张小敬那样的“不良帅”(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风光),干得不好比街头小混混也强不了多少。

唐代早期有一个不是很有名的小说家张鷟,他特别八卦,尤其喜欢打听朝野上下的奇闻轶事。特别是听到一些“桃色”新闻他都会添油加醋地写成小说。在他的小说《朝野佥载》中就记录了这么一件相当劲爆的事:

有一个叫李忠的人,他父亲是当朝的尚书左丞李行。和他爹一样,李忠也是个好色之徒,不过他口味比较重,看上的是他老爹的小老婆,他的“小妈”。不仅给他爹戴了绿帽子,还偷偷地把“小妈”藏了起来。

李行发现自己最爱的小老婆不见了,急得是团团转派人到处寻找。李忠害怕事情败露被老爹发现,他就编了一个弥天大谎:说是“小妈”被唐太宗李世民相中了,接到宫里了。他本以为一听到皇帝看上了“小妈”,老爹就不敢再揪着这事不放了。

可他忘了,他自己好色还胆大包天是继承了他爹的基因了。结果李行竟直接进宫找李世民要人,气得李世民跳脚骂娘,下旨严查。这回李忠害怕了,就偷偷找人打听消息,结果这一举动“被不良人疑之,执送县”,最终真相大白。

唐代张鷟所著《朝野佥载》

这也是“不良人”首次出现在历史的文献中。

“不良人”在成为“不良人”之前,就是“泯然众人矣”的普通人。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成了官府的“末梢神经”.

1、官府人手不足,这是任何一个朝代的基层官府都面临的一个难题。

2、“不良人”混迹于江湖,地面人熟脉广,是小道消息来源广泛的“包打听”,就像香港电影中警方的“线人”。

3、官府里的官员拿着朝廷俸禄,算是体制内的人。他们往往不愿意屈尊到烟花柳巷、腌臜之地走访调查,一怕失了身份,二怕与群众走得太近露怯。

4、“不良人”多是混混,不是良民。他们往往不受法律约束,虽然不是大恶之人,还不至于做出杀人放火的事来,但打个架、斗个狠也是常有的事,也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官府吸纳他们为公家办事,一方面是利用他们的特长,另一方面也便于监管。

混迹于市井的“不良人”

“不良人”虽替官府办事,但他们毕竟没有执法权。因此他们在暗地调查、打听消息、跟踪盯梢时是不能携带兵器的,最多带个防身的木棍。一旦发生冲突伤亡几率不小。

参与抓捕的“不良人”

另外,“不良人”,被称作“不良脊烂”是有原因的。“脊烂”其实是唐代的一种比较残酷的肉刑—打脊,就是用竹板、鞭子或棒子击打脊背。重刑之下,脊背被打得皮开肉绽是一定的,“脊烂”的描述还是比较客观真实。但这种刑罚不仅仅针对犯罪的平民,就连官府中一些低级差役犯错也可能被“打脊”。而这些被“打脊”的差役往往都是没能按上级要求“限期”破案。

《逆袭的不良人》武则天命洛阳长使限期查清“皇宫盗宝案”

比如纪录片《神都洛阳》第一集《逆袭的不良人》中讲述的一起皇宫珠宝失窃案,女皇武则天大发雷霆要求洛阳长使限期3天破案,长使又找到县尉限期2天破案,县尉便找到他手下的一个“不良人”小头目何大,并要求其1天破案。一层压一层,这些“不良人”往往没有片中何大的幸运,在期限内破案。因此“不良脊烂”往往也是“不良人”的宿命。

“不良脊烂”

话题: 大唐不良人

《大唐“不良人”首次亮相,就牵出桃色大案,终究逃不掉脊烂命运》由会员书信结尾(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