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爱丽丝漫游-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狂欢化特征

文案 |名锤青史

编辑 |名锤青史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思考的文学作品,其中的狂欢元素是其独特之处。作为一部反叛性儿童文学,它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疯狂和荒诞的世界,表现出对传统权威和规则的挑战和反叛。

狂欢是这个世界的主题之一,它蕴含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权威的反抗。在文本中,作者构建了一个“广场”,为狂欢话语提供了一个施展平台。这种话语以自由喧嚣的“广场语言”作为形式体现,这种语言具有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不受传统语法和规则的限制,表现出一种疯狂和荒诞的氛围。

广场上亵渎官方话语体现出对权威的一种脱冕,这种脱冕进一步彰显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狂欢色彩。在狂欢的氛围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些游戏和谜语都是基于语言和文字的玩笑和嬉笑。值得注意的是,狂欢不仅是一种反抗,更是一种自我解放和自我认知的过程。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爱丽丝的旅程就是这样一种自我解放和自我认知的过程。在这个奇幻的世界里,爱丽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物,这些人物和事物都是象征着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通过与这些人物和事物的交互,爱丽丝不断地思考和反思,最终完成了自我解放和自我认知的过程。这种自我解放和自我认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权威和规则的反叛和挑战,它要求个体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观,并且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广场和节日成为了人们自由表达和狂欢的场所。在当时的官方世界中,许多平日里不被允许的节庆活动和诙谐表演仪式,在一连数日的狂欢节中得到了合法演绎。

这些活动和表演仪式充满了疯狂和荒诞的氛围,人们可以在其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挑战传统权威和规则。因此,在与中世纪的官方世界相对立的第二世界中,节日中的广场受一种特殊的、自由自在的、不拘形迹的交往主宰。

而与之相对的宫廷、教堂、衙门、私宅中则充斥着讲究交往的等级、原则、礼节和规矩。这些场所都有着严格的礼仪和规矩,要求人们在其中遵守各种规定和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广场话语就显得格外特殊和重要。

广场上似乎总是充满着喧哗与演出,这种广场话语不仅是一种民间文化,更是一种反抗和挑战传统权威和规则的表现形式。在广场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挑战传统的权威和规则。

而在传统的官方世界中,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是被禁止的,因为它挑战了传统的权威和规则,也许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在广场这个自由的空间里,人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享受自由和狂欢的快感。

在这个奇幻的世界里,爱丽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物,这些人物和事物都是象征着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通过与这些人物和事物的交互,爱丽丝不断地思考和反思,最终完成了自我解放和自我认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广场话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让爱丽丝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受到了其他角色的关注和回应,也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回应。总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广场话语是对传统权威和规则的挑战和反抗,也是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它是一种非官方的、独属于民间的文化,充满了疯狂和荒诞的氛围。在广场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挑战传统的权威和规则,享受自由和狂欢的快感。而在传统的官方世界中,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是被禁止的,因为它挑战了传统的权威和规则,也许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广场话语代表着一种自由和反抗的精神,它让个体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观,并且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对传统社会中权威和规则的挑战和反抗,也是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广场话语的特点在于它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界限,从而形成了一种狂欢的氛围。在广场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挑战传统的权威和规则,享受自由和狂欢的快感。

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对传统社会中权威和规则的挑战和反抗,也是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但是真正降格权威、颠覆权威的方式并不是通过广场话语这种表达方式来实现的。广场话语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狂欢,它并没有真正挑战传统权威和规则的地位和权威。

真正降格权威、颠覆权威的方式是通过揭示权威世界的不可靠性、不真实性来达到消解权威崇高性的目的。这种降格的方式,是一种以否定的态度破坏一切高级的、精神的事物所代表的固化了的定义与秩序,发掘具有肯定意味的新内涵的狂欢形式。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就存在这样一种降格权威的方式。在故事中,爱丽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物,这些人物和事物都象征着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通过与这些人物和事物的交互,爱丽丝不断地思考和反思,最终完成了自我解放和自我认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爱丽丝揭示了很多既定的权威和规则的不可靠性和不真实性,从而达到了消解权威崇高性的目的。其中我们可以看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降格权威方式是一种通过揭示权威世界的不可靠性和不真实性来达到消解权威崇高性的目的的狂欢形式。

这种方式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广场话语这种表达方式来实现的,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来实现。在现代社会中,降格权威的方式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一些知名的社会评论家和思想家通过他们的文章和演讲来揭示权威的不可靠性和不真实性,从而达到消解权威崇高性的目的。

这些评论家和思想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现象和权威,通过揭示其内在矛盾和不合理性来达到颠覆权威和消解权威崇高性的目的。此外,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和社交媒体也成为了降格权威的重要渠道。

降格权威的方式是一种通过揭示权威世界的不可靠性和不真实性来达到消解权威崇高性的目的的狂欢形式。这种方式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广场话语这种表达方式来实现。

在巴赫金的狂欢话语体系下,中世纪大量戏仿文学与民间节庆的诙谐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的关系。这些戏仿作品将官方的、严肃的所有形式都纳入诙谐话语中,使得戏仿作品中永远洋溢着一种节庆中自由自在的气氛。

对于戏仿家们而言,一切都是可笑诙谐的,他们通过戏仿创作,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人物都变成了滑稽可笑的形象,让人不禁发笑。琳达·哈林曾指出:“戏仿是一种有差异性的重复,戏仿文本与原文本之间存在着一段以反讽为标志的批判性距离。”

这种批判性距离来源于戏仿文本对原文本的改写和模仿,通过巧妙的手法,戏仿文本将原文本中的某些不足或瑕疵放大,并通过夸张的手法来揭示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回到卡罗尔的文本,《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各处戏仿与改写体现了一种机智嘲讽。

这种嘲讽与戏耍指向那些束缚人性且使人战战兢兢而不敢予以反驳的说教与宗教赞美。卡罗尔通过对宗教赞美诗的嘲笑,揭示了社会中宗教信仰的虚伪和欺骗。卡罗尔在文本中通过对宗教赞美诗的模仿和改写,将宗教赞美诗中的虚伪和欺骗暴露无遗,达到了批判宗教的目的。

在文本中,卡罗尔通过对宗教赞美诗的形式和语言的模仿和改写,使得宗教赞美诗的本来严肃的气氛变得荒诞可笑。例如,在文本中,卡罗尔将《圣诞颂歌》中的“天使唱和”的部分改成了“老鼠唱和”,这种改写和模仿形式上的相似性和谐音,让人不禁感到滑稽可笑。

通过这种方式,卡罗尔既揭示了宗教赞美诗中的虚伪和欺骗,又达到了嘲笑和解构的目的。除了对宗教赞美诗的嘲笑外,卡罗尔还通过对民间故事和童话的模仿和改写,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不合理。

在文本中,卡罗尔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主人公爱丽丝改写成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的女孩,她在奇异的世界中不断地挑战传统的权威和规则,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自由和尊严。

这种改写和模仿形式上的相似性和谐音,让人不禁感到滑稽可笑,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中传统权威和规则的不公和不合理,表达了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通过对宗教赞美诗和民间故事的模仿和改写,卡罗尔在文本中创造了一种机智嘲讽的氛围,使得文本中的各个场景和人物都变成了滑稽可笑的形象。

这种嘲讽和戏耍不仅让人发笑,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不公,表达了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巴赫金的狂欢话语体系和中世纪的戏仿文学与民间节庆密切相关,它们通过嘲讽和批判的手法,揭示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不公。

在卡罗尔的文本中,这种机智嘲讽的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他通过对宗教赞美诗和民间故事的模仿和改写,让文本充满了节庆中自由自在的气息,同时也让人深刻地反思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

在巴赫金的话语体系下,广场往往是进行一系列狂欢节演出活动的场所,这里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诙谐文化。在这个场所中,人们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享受自由自在的狂欢氛围。因此,广场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狂欢文化的载体,成为人们释放情感和表达自由的场所。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广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喧嚣热闹、多声齐鸣、不为规则所束缚的话语体现出一种具有狂欢性质的广场语言。

在这个广场中,象征官方世界的权威遭到了降格与颠覆的命运,正是这种降格进一步地体现了巴赫金在《拉伯雷研究》中所阐释的狂欢意识。

广场上的人们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受任何规则和限制的束缚,这种自由和放松的氛围让人感到狂欢的欢乐和舒畅。广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在广场上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包括聚会、演出、表演、游戏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还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广场还可以作为一个政治和社会抗议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俄〕巴赫金:《拉伯雷研究》,李兆林、夏忠宪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73 页,第 101 页。

〔英〕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孙亚娴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18 页。

徐梦婷:《〈爱丽丝漫游奇境〉及其续篇中的降格精神研究》,《昆明学院学报》2020 年第 5 期,第 1 页。

徐文丽:《荒诞里的真实—成人视角下的〈爱丽丝〉》,《阅读与写作》2008 年第 2 期,第 1— 3 页。

徐文丽《读原著,赏“胡话”—〈爱丽丝〉之胡话论》,《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 年第 3 期,第 3 页。

话题: 爱丽丝漫游

《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狂欢化特征》由会员骨匣书信(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