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不见天日-从不见天日到窗明几净,杨浦这栋居民楼经历了什么.

  • 话题: 不见天日
  • 2023-11-18 01:54:38
  • 作者:寻一渡生书

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更新,上海的社会组织数量日益增长,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作出贡献。一张由社会组织织成的社会服务网络正在生成。

12月24日下午,由控江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的“融合公益新力量 搭建治理联益圈 共绘控江新睦邻”2020年杨浦区社会组织轮值峰会控江路街道专场活动暨控江路街道“社区联益圈”成立发布会在控江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正式举行。

活动回顾了控江路街道2020年社区治理的成果,并邀请社会组织代表为观众介绍了近年来控江路街道持续推进的睦邻项目。活动还集中表彰了16支2020年度控江社区优秀群众团队,并授予荣誉证书。

来自上海宁远社工事务所的陈强

作为本次峰会的社会组织代表之一,

当天,他就为大家

讲述了一个“老楼重生”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凤城三村第一居民区29号楼。这是一栋拥有60年以上历史的老式居民楼,住着22户人家。老楼初建成之时,第一批住户喜滋滋搬了进来,年数一长,居民楼各项硬件设施难免老化,居住条件有所下降。

几年前,这里的居民对楼道的唯一印象就是—脏。由于楼道堆物现象严重,自行车、纸箱、木柜桌椅……原本应放在家里的大件儿把细长狭窄的楼道空间堆满。哪怕白天出行,一推开家门,也只觉得门外黑乎乎一片。甚至偶尔会有老鼠蟑螂出没,卫生死角到处都是,就算想打扫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8年,控江路街道开展“睦邻楼组营造行动”,项目由上海宁远社工事务所承接。彼时,凤城三村也被囊括在整治范围内,一切都是从一次楼道净化行动开始。29号楼居民在社工们的带领下,清理了楼道内的个人杂物。“结果一下子清理出八辆黄鱼车,什么都有,太壮观了。”

紧接着就是解决电线问题。在天花板、墙壁上如蜘蛛网般密密纠缠的各路电线,从一楼延伸到顶楼,看得人眼花缭乱。大家早就想下手整改,奈何整治电线需要费用,但这笔钱从哪儿出是个问题。“然后我们就想到了居民自治。”29号楼楼组长王红英说,楼内居民开了几场会,思前想后,终于决定各家拿出30元,拼凑出这笔所需的整治款。没多久,漫天纠结的线路消失了,楼道一下子敞亮起来。

“不要太清爽哦!”这是在楼内住了几十年的爷爷奶奶们真实的心声。

开了居民自治的头,再往后的故事就顺理成章多了。楼道干净了,下一步是要变得“漂亮”。人文化行动开始了。绿植、花架、桌椅、挂钟、字画……一个小小的共享客厅搭起来了,居民们的心凝聚到了同一个温暖的空间。物理的空间会带来人心理的变化,睦邻家园的意义正在于此。

目前,上海宁远社工事务所已经承接了控江路街道25个居委会的相关工作,其中五个小区的睦邻楼组营造行动已颇见成效。

如今,在上海,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

如同毛细血管一样铺展开来,

推动睦邻家园建设持续高效进行。

除了睦邻家园建设外,社会组织的力量还能体现在多种方面。本次活动中,上海林墨遐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也来到现场,为控江路街道社区基金会捐赠了价值3万元的儿童书法兴趣课,为期一年,最多可为500名有需求的儿童提供公益服务。

此外,杨浦区控江社区“联益圈”正式发布。未来,控江路街道将借助“联益圈”之力,挖掘和培育一批代表杨浦社会治理水平的品牌项目,进一步形成杨浦睦邻家园“内涵层级全覆盖、区域联动展成效”的新格局。

文字/摄影:汤顺佳

部分素材由上海宁远社工事务所提供

编辑:奚宇轩

往 期

推 荐

话题: 不见天日

《从不见天日到窗明几净,杨浦这栋居民楼经历了什么.》由会员寻一渡生书(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