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卡夫卡-卡夫卡《变形记》:如果有个变形的机会摆在你面前,你敢变形吗.
- 话题: 变形记卡夫卡
- 2023-11-20 19:14:31
- 作者:锦书寄去
引言: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1915年首次发表。这是一部融入作者个人生活感悟的寓言体小说,一改传统童话公主吻青蛙的美好结局,以亲人对甲虫的彻底放弃揭示了人性无情的一面。
小说的故事非常简单,推销员格里高尔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尽管他还有人的情感和心理,但虫的外形使他逐渐被排斥。变形后,他先是被社会抛弃,之后逐渐被家人遗弃。在三次努力爬出房门与亲人及外界交流失败后,他的心境极度悲凉,在绝望中死去。
从小说发表到现在,一个世纪过去了。为什么如此简单的小说,历时这么久,依然能吸引无数读者呢.
就作家与其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于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评论家普遍认为,作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卡夫卡的小说有两个特色:其一是基本主题都是关注社会中人的困境,揭示人性的本质;其二是写作手法独特,突破传统,采用象征和寓言式的人物予以表现,开创了表现主义的先河。也正是因为这两种因素,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卡夫卡创作《变形记》的灵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自身。
卡夫卡是犹太人,出生于捷克,讲德语,却是奥地利的臣民。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不入帮会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波西米亚人,他不完全属于奥地利人。作为劳工工伤保险公司职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者。作为资产者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劳动者。但他也不是公务员,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作为作家,他又留下遗嘱,要求好友帮他烧掉所有的手稿。
这种种决定了他性格上的两面性和矛盾性。没有归属感,陌生和恐惧感时刻时刻伴随他,他甚至在自己的家里,也感觉陌生。卡夫卡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现在,我在自己家里,在那些最亲近的,最充满爱抚的人们中间,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
为什么在自己家里他也会格格不入呢.
卡夫卡的父亲是一名商人,对待子女尤其是作为长子的卡夫卡严厉而苛刻,卡夫卡内心一直惧怕父亲。父亲对他挚爱的写作嗤之以鼻。有一次,卡夫卡在写给父亲的信中提到一个他很喜欢的犹太演员洛维,父亲竟然骂落维是一只甲虫。卡夫卡多次在信中表示,在父亲眼里,自己就是一只没有的甲虫。他甚至想象父亲是一只大脚,随时会把他踩扁。这样的父子关系在《变形记》亦有体现。
个人复杂的身份背景以及特殊的家庭环境,加上卡夫卡终身从事普通小职员的职业经历,使他更能理解处于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辛酸。所有这些汇聚起来,形成了卡夫卡的小说荒诞、诡异的一面,同时他的作品又像是一个黑洞,吸引读者不断探究下去。
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说:“卡夫卡的这个故事是永远不可能被超越的,不会再有任何别的’变形’或者’蜕变’的故事可以超越《变形记》。”
卡夫卡认可的《变形记》封面
01、由人变虫,小人物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小说是这样开头的:“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无比的甲虫。”
小说没有直接点明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形。2011年,《变形记》以芭蕾舞剧的形式被搬上舞台。葡萄牙舞剧编导亚瑟·皮塔试图给出变形的原因:格里高尔在家与出差之间日复一日地工作,劳动中得不到快乐。
现代社会,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仍在继续。房贷、车贷,生活的种种压力让我们在重复性的劳作中失去自我。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得工作,因为生活还要继续。
小说中的格里高尔亦是如此,他几乎不关心自身,自我被压缩到看不见。他关心自己不能按时去上班,会丢了工作,家人该如何生活,甚至想到家人会因此而受苦就羞愧难当。哪怕已经变成了甲虫,他也要爬起来去上班。但现实很快给了他一闷棍,变形使他立刻失去了工作。
当格里高尔在他的床上努力地挣扎爬行的时候,这种类似于个人尴尬的闹剧在卡夫卡笔下,瞬间提升到足以震惊世人的灾难现场。
小说写到这儿,还不足够荒诞。看到变形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他的父亲、母亲和妹妹都陷入极度的恐惧当中,但没有一个人关心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一只甲虫。与慌乱的母亲和妹妹相比,父亲倒镇定很多,也更无情。他奋力驱赶变成甲虫的儿子,满脑子只有一件事,尽快把儿子赶回房间,甚至在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被门卡住时,狠狠地推了他一把,使他跌进房间,汩汩地流着血。
格里高尔为之努力工作的亲情原来也不似他想象那般温情。对他来说,生活中最重要的工作和亲情,都不归他掌握。我为你倾其所有,你视我命如草芥。
02、「变成甲虫,我依然爱你们」:在我虫子的身体里有一颗人的心。
格里高尔失业了,他慢慢习惯了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持着人的思维。想着不能帮父亲还债,他焦灼;想着没法送妹妹去学音乐了,他焦灼;想着一家人没了他靠什么生活,他焦灼。唯独没想他自己怎么才能变回人!
显然父母和妹妹都没能从这场变故中回过神来,家人几乎没有什么谈话不涉及到他。毕竟,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此后他们多半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一个严峻的事实:没了格里高尔,他们该怎么生活。
在最初的两个星期里,父母会问妹妹,格里高尔吃了什么,行为怎样,有没有好转的迹象。母亲甚至不顾父亲和妹妹的劝阻,要进来看看格里高尔,这让格里高尔热泪盈眶。
日子变得很慢,格里高尔依然甲虫般地活着,不能开口说话。妹妹渐渐真的把他当甲虫一样养了,她甚至决定把格里高尔房间里的家具都清出去。母亲依然对格里高尔能回来抱有幻想,这勾起了格里高尔对作为人的生活的无限向往,他想回去,回到人的日子。
当他的书桌,他学生时期的作业,他墙上的画要被搬走时,他崩溃了。他无助地冲出去,左冲右撞,却不知该先拯救什么。生活已然混乱,回归遥不可及。
当看到母亲被他丑陋的外形吓昏过去时,亲情瞬间占据了格里高尔的大脑—尽管我已是一只甲虫,我依然爱你们,至亲的家人!他甚至跟着妹妹跑去给母亲拿药,但实际上除了等待,他什么都做不了。
然而,父亲的冷酷再次打破了格里高尔对亲情的幻想。狂怒的父亲用苹果拼命砸格里高尔,一颗苹果砸中了他的背部还陷了下去。重创之下,格里高尔几乎失去了行动能力,活像一个老弱的病人,生命之火摇摇欲坠。
在照料和期盼中,奇迹没有出现,格里高尔依然是一只甲虫。显然,妹妹的耐心已经耗尽。父亲砸向他的苹果,满满都是嫌弃。亲情也在变形,逐渐露出冷漠的本色。
格里高尔,在家人眼里原来只是生存的依靠。人性丑陋的一面慢慢显现,贪婪、自私,原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只是为了生存才把自己佯装起来。
03、「变成甲虫,我被认为不是我」:家人的身体里有一颗虫子的心。
重伤之后,格里高尔甲虫的身体虚弱到几乎吃不下任何东西,他在悒郁和极度疲劳中煎熬。而妹妹再也不考虑他最爱吃什么了,甚至不再关心他吃了没有。家境每况日下,家人已无暇顾及格里高尔。显然,格里高尔越来越成为他们的累赘。
孤独、寂寞,这是格里高尔此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人生的真相。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走亦孤单。亲人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如此看来,人生就是一场悲剧,走一遭图什么呢.是情。
格里高尔在听到妹妹的琴声时,知道他心中挂念的,是这份亲情。行将死去,他依然舍不得妹妹遭人冷眼,他想保护妹妹,保护挚爱的亲人。
然而,给他当头痛击的正是亲爱的妹妹。是她,提出来把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弄走,因为她对这个怪物没法开口叫哥哥,他们曾经照顾过格里高尔,仁至义尽。亲人的抛弃,是压倒格里高尔的最后一根稻草。
总结:
从科学角度来说,人不可能变成甲虫。但是,当一个人身患重病时,家人对他的态度却与格里高尔的遭遇有着惊人的相似。先是还算尽心的照顾,当财力渐疏、心力交瘁时,内心盼着病人早点儿离去得以解脱自己。
换言之,即便我们没有生病,工作、生活的压力,也都曾使我们有过不想再跟这个世界玩下去的念头。如果此时,有个变形的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会变形吗.你敢变形吗.变形之后,你身边的人如何待你,你敢想下去吗.人性经得起这样的试探吗.
甲虫更像一个照妖镜,人性在甲虫面前纷纷变形,露出冷酷的底色。
《卡夫卡《变形记》:如果有个变形的机会摆在你面前,你敢变形吗.》由会员锦书寄去(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