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大明王朝1587-大明王朝1587(二)

第二章:垂钓老汉

这垂钓老汉并非寻常村夫,正是三十年前在文华殿前撼门大哭人群里的张翀,他的命运也与那场事件的同道一样,不仅永远被逐离官场,更有性命之虞。在这场名为“大礼议”的政治争论中,年轻的天子最终赢下局面,以武力震慑了欲让自己屈服的群臣,当庭杖死者便有数十人。张翀事后被判流放,他在流放的路上溜向山中,为躲避押解将士的搜捕,他跳入瀑布,幸被冲入石台得以身免,从此成了山下孤叟。

回到住处,张翀望着从河中救下的婴孩,回想起三十年前的那天早晨。他从水盆里拿出手巾,擦了擦脸,自信地整顿自己的衮服,便踏上去文华殿的路。双脚越过门槛时,他回头望了夫人一眼,夫人正抱着小儿拨弄铃铛,幸福的神情在他脸上洋溢。这段日子,他一直在与礼部尚书汪俊等大臣筹划今日哭谏之事,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级官员加入,他们自信这次一定能使这年轻的皇上屈服,得手后的政治成果便指日可待了。

这一去便是不复返,从此他再也没见过娘子与小儿。想到此处,张翀泪如泉涌,多少年来,他无数次悔恨自己为了政治投机而至于此境,但自己起码还得享了几十年的人福,眼前的婴儿一出生便遭此劫难,他突然感到一种出于同情的安慰,心中决计将这孩子抚养成人。回过神来,想到自己和这婴孩的命都和水有关,此时正处于青葱山谷中,便将他取名张苍水。

由得此身周遭,张翀已对科举功名失了大望,他曾是乡里人人称道的才子,也曾是太学殿里出类拔萃的英杰,如今化为乡野村夫,在山水之间,在陌上林中,他捡起了读书时为博功名嗤之以鼻的词画小令,终于体悟到前人的感受。于是对苍水的教育,也多是些文人墨客写的小记文学。张翀自己侥幸苟活,自然对苍水的功名也不抱期冀,任他在山中自由发展,父子关系到却亲密。

转眼间十年已过,某日暇寐,张翀恍惚间梦到少年时的好友杨慎,醒来又看到案头上的书卷被风吹落,起身捡起,视之,正是宋人陈与义的《临江仙》,看到“忆昔午桥桥上饮”一句,对故人的思念愀然涌上心头,自己已逾耳顺,牙缺眼花,不知好友何如.他当下便决计找寻杨慎,思忖乍量,依稀记得当年杨慎被皇帝贬谪流放到云南,永不叙用,于是整备行李,带着张苍水踏上南下的路程。

在这几十年的山谷隐居中岁月里,张翀只是在悔恨自己不该那么轻率地参与政治斗争,因为此事的复杂程度,远远不是读了几本圣人之道的书生所能计划周全的,即使有老成的前辈站台,他们所代表的也只是文管集团的相权,如若皇帝温顺,他们的相权便可在实际上超过皇权,达到集团的目的,但若遇到聪敏而又倔强的皇帝,集团的力量会被皇权以雷霆万钧的气势摧毁,自己也就成了可怜的牺牲品。若是只波及自身还好,但往往是一人出事,全族遭殃。每每想到此处,张翀更是愁苦复愁苦。

但在这南下的路途上,张翀见多世事,生出许多之前没有的思觉。一日两人到了开封府,在城郭外看到官家收粮,粮官突然在斛上斜踢一脚,原本满当的公器便下三寸,于是便唤交粮的农民继续往里倒量,这农民见状惊叫:“大人啊,这刚才明明是够的啊,你们都看到的啊。”可这粮官哪管许多,见这农人不肯合作,使个眼色,旁边的卫兵随即拿起农民剩下的粮袋往器里倒粮。这农人上前阻拦,另一名卫兵便将刀抵在他的脖子前,这农人哭天抢地,可于事无补。

巧的很,当年放榜后出京游玩,张翀曾遇到类似一幕,但那时被踢落的粮食似乎没有这么多。那时他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上要成为帝国的一名官员,他自然觉得这农家不该不配合官家收粮,多收的粮进了国库,国家便会富强,农民定会因此得益。但如今张翀自己做了几十年农夫,他深知种粮之难,也知道这官员踢下的粮只会进自己肚中。可当下他身份特殊,无法替农人出头,于是只得继续向前赶路,在路上他第一次对张苍水进行政治教育。

话题: 大明王朝1587

《大明王朝1587(二)》由会员枕上无书(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