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荡寇风云-骑在-战神-身上的女人

  • 话题: 荡寇风云
  • 2023-11-20 19:30:18
  • 作者:犹记故人书

作为电影《荡寇风云》中的女主角,由金马影后万茜饰演的戚继光夫人王氏,可谓是全剧中当仁不让的"女神担当"。但是电影中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使得戚继光这位沙场之上杀伐决断的"战神",在家中里宛如受气的"灰太狼"的一般,那么赫赫有名的"戚家军"主将真的"惧内"吗.

事实上有关戚继光的家务事,自明代以来便为各种民间野史和坊间传闻津津乐道。电影《荡寇风云》也煞有其事的还原了"拔剑杀鸡"和"夫人阅兵"这两个经典段子。那么这些戚继光全无英雄气概的"小男生"故事真的是史实吗.要厘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第一手史料是怎么说的.

(1、电影《荡寇风云》中饰演戚继光的赵文卓和饰演戚夫人的万茜)

一、墓碑上的吐槽—《孟诸戚公墓志铭》中的戚夫人故事

一般来说除了正史有传的帝后之外,两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家务事是不会被写入正史的。但偏偏在戚继光生前好友汪道昆为其撰写的《孟诸戚公墓志铭》之中,却不惜耗费笔墨大量的记述了戚继光的婚姻生活。后世多次引用"一鱼三分"和"刀逼渣男"的故事均出自其中。

"一鱼三分"说的是戚继光刚结婚之时,家境不是很好,有一次家中吃鱼,早上吃了鱼头、中午吃鱼尾。戚继光没有吃饱,便问妻子说:"还有吗."妻子回答:"没有了"。戚继光心中虽然心里觉得妻子肯定是把鱼身自己偷吃了,但还算有涵养,没有怒吼:"我读的书少,你不要骗我"。结果等到晚上,妻子将鱼身做好了端上桌来,戚继光才知道自己错怪了老婆。随即说了一句肉麻的情话:"你饿着肚子省下来给我吃,可不算是同甘共苦啊!("子枵腹以望吾腹,甘苦可无同乎!")。戚夫人则回答说"妾佚君劳,君良妾苦,礼也。"

如果说"一鱼三分"表现是戚继光夫妻在贫苦之时的相濡以沫。那么"刀逼渣男"却是一个"男人有钱就变坏"的生动案例。按照汪道昆的说法,由于戚夫人所生的孩子都中途夭折,戚继光先后偷偷的包养了陈氏、沈氏和杨氏,生下了戚祚国、戚安国、戚报国、戚昌国、戚兴国5个儿子。应该说戚继光常年领兵在外,为自己发展这几段地下恋情提供了方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政治地位的提升,戚继光终于还是给这几位"小三"、"小四"、"小五"以名分,于是便在人前摆出了自己"诸姬多子"的排场。

得到消息的戚夫人倒没有摆出今天一些原配痛打小三的架势,而是怀着"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的心理,直接拿着刀去找自己老公的晦气:日操白刃,愿得少保(戚继光)而甘心。面对自己杀气腾腾的老婆,戚继光倒也不怵,直接穿上盔甲回到家里,哭着说自己完全是为了延续香火才不得已为之(号挑而愬祖祢,乃大恸)。女人毕竟还是心软的,戚夫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把刀放下,有话好好说"(一品亦弃刃抱头痛哭),选择收养了戚继光在外面生的儿子戚安国。

(2、历史上戚夫人没有拿刀砍倭寇,倒是差点宰了自己的丈夫)

但是随着戚安国在成婚之后不久病故,戚夫人最终选择了带着戚继光的全部储蓄回了娘家(囊括其所蓄,辇而归诸王),向来花钱大手大脚(岁散千金徇客)的戚继光得到消息回到家中,发现账户归零,自然又气又急,加上当年没有医保,竟然因为没有钱请医生而病故了(急归而暴折,即延医治病,且无资)。

大凡墓志铭多是记录死者一生的功德成绩,淡化其问题缺点,恰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所说:"夫铭志之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但汪道昆为戚继光所写的这篇墓志铭却实在有些另类,如此不吝笔墨的描写了戚继光的家庭生活,甚至最终还给了戚夫人一个"鸷而张"的负面评价。怎么读都感觉是和戚继光的仇家请来的。那么汪道昆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又为什么要这么写墓志铭呢.

汪道昆又名汪守昆,与名臣张居正、王世贞同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追击逃出浙江、南窜福建的倭寇,戚继光率军入闽助战,与时任福建按察副使的汪道昆相识。由于曾经出过义乌知县,因此汪道昆颇受以义乌兵为主的戚家军爱戴。而身为文人却喜谈军略的汪道昆,与赳赳武夫又擅长文墨的戚继光更有着相近的兴趣爱好,使得两人在工作之余更是私交甚笃,在与倭寇作战之余,更留下了诸多相唱合诗句。戚继光更以所佩之宝剑相赠,两人可谓是达到中国古代文武之交最为向往的"诗剑情谊"的境界。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春,长期支持戚继光的直浙总督胡宗宪因后台严嵩倒台而受到牵连、被革职返乡。面对政治上沦为孤儿的窘境,戚继光内心的焦虑自然可想而知。有鉴于此汪道昆利用自身在仕林中的地位,将戚继光引见给了同年的王世贞等人,而正是通过汪道昆和王世贞等人的关系,戚继光最终获得了隆庆年间开始秉政的张居正的赏识和信任。

(3、《荡寇风云》中王斑饰演的明代名臣胡宗宪)

隆庆六年(1572年),时任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受命巡边,与时任蓟镇总兵的戚继光再度聚首。两人之间又留下了多首歌颂边军将士为国戍边的诗句。但此后不久汪道昆便因与张居正政见不合而遭遇弹劾,在此后二十年间淡出政界、醉心于诗词杂句,而出于政治避嫌,其与戚继光之间也几乎中断了交往。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张居正因病去世并遭到政治上清算,受到牵连的戚继光被谪调广东,两人才再一次载酒西湖、操舟赋诗。不过此时戚继光的政治生命已接近终结。次年戚继光鉴于自身健康状况,向朝廷申请退休"乞养登州",并最终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去世,汪道昆得到消息,亲自操刀为老友,撰写了各类纪念文字:"为志为铭,为祭文,为挽歌,为剑歌,累五千言,挟日乃就"。

一口气写了这么多文字,显然是汪道昆有太多的话想对戚继光说了。而一一翻阅这些"为了忘却的纪念",我们不难发现汪道昆的每一篇文字都有其侧重点。在其留下的长篇悼亡诗《宝剑篇》中我们看到的是对戚继光赫赫武功的歌颂:"孤军耐可当两隅,大厦哪堪支一木。直须重起伏波军,谁为七日包胥哭."而在《祭戚少保文》中,则偏重于讲述戚继光的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无奈选择:"先是赵高(指代宦官佞臣)在事,或中流言,不有江陵(指张居正),特进(指戚继光)几殆。江陵故习外事,目特进而心多之,特进愿得一当匈奴(指蒙古诸部)。徇国以报知己"。

正是因为这些方方面面汪道昆都写到了,因此在墓志铭中汪道昆才抛去了诸多军国大事,专注于记录戚继光的个人生活,恰如其所言:"会倭掠吴入浙,辛酉寇台州。少保将所部兵九捷而平,余则有《台州平夷传》……乃若焚山寇百垒,覆海寇千艘,功什冠军,域中底定,封鲸鲵相望,余则有《京观碑》"。言下之意,你们想要看战史,我有大量的资料,按图索骥便是。这里我只写八卦。而作为戚继光生前的好友,汪道昆写下的戚继光家庭事务,显然也都是戚继光家人所熟稔的事实,否则这篇墓志铭也不会长久的保留在登州的戚继光家祠之中。那么汪道昆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在精神上鞭挞戚夫人这个悍妇吗.

二、主家夫人—戚夫人的生平猜想

在现在存世的史料之中,有关戚夫人的生平资料不多。汪道昆撰写的《孟诸戚公墓志铭》中只是简单称其"(戚夫人)出王万户,累封一品夫人"。而在戚继光长子戚祚国编写的《戚少保年谱耆编》之中,则说戚继光是在嘉靖十三年(1535年)与"万户南溪王将军栋之女"定亲的。

万户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官名,但金、元之前多指食邑万户,是一种爵位的象征。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但自金、元入主中原之后,脱胎于"猛安谋克"的军户大行其道。明帝国以府兵制和元代军户制相结合,推行"卫所制"。大抵5600名军户为一卫,设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其中千户所和百户所的负责人便称"千户"和"百户"。而在其之上的卫所指挥官亦有时称之为"万户"。

由于卫所军户采取世袭制度,且一人从军举家入卫。加之永乐年间以来承平日久,军户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日益降低。导致军户子女往往婚配困难,只能依靠内部消化来解决,戚继光生母便是登州卫王百户之女。而戚继光与万户王栋之女定亲之时,其父戚景通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一度官拜"京师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副将,此时为长子聘下这位万户之女,也算是门当户对。

(4、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不断下降是导致明代卫所军户战斗力下滑的根本原因)

但此后不久戚景通便沉迷于炼丹之术,身体每况愈下,加上花钱大手大脚,家中几乎没有积蓄。对此有同乡劝他说:"以后留点什么给子女啊(将何以遗后也)."戚景通便把戚继光叫来说:"如果你真的抱怨我没给你留下点什么.那么我告诉你我留给你的财富,都放在帝王之家了(尔果以吾无所遗则憾乎.顾吾遗尔不赀,贮之帝所,富盛矣!)"。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戚继光也只能表示:"大人所遗,高高在上,吾何患盗焉。"

话虽然说得漂亮,但嘉靖二十三年(1545年)戚景通在家中突然病倒。戚继光连去北京办理接班手续的路费都凑不出来,只能问左邻右里商借。当年八月,戚景通病逝之时更是家徒四壁、只留下一柄川扇。在这样的情况下,戚景通的正妻张氏却意外的选择让戚继光尽快完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方面固然是担心丈夫死后,王万户家会托词悔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刚刚世袭军职的戚继光急需政治的助力。

事实证明,王万户还是颇为讲究信用的。尽管可能也知道女婿的家境状况。但他还是选择了履行婚约,将女儿嫁入了戚府。而此后这位老丈人是否在政治上拉过戚继光一把,世人不得而知。但王家小姐嫁作戚家妇之后,却是精心维护着这个家庭,除了"一鱼三分"的故事之外,《戚少保年谱耆编》中还记录了有一次,戚继光的朋友要到府上做客。没钱置办酒席的戚继光还在为难之时,回家之后却发现酒宴已经摆好了,事后才知道是自己夫人典当了首饰,才凑齐了请客的钱。

(5、戚夫人在历史上可谓是持家能手)

除了在人前为自己的丈夫挣足了脸面之外,戚夫人还费心为戚家操办各项事务。戚继光有一个弟弟叫戚继美,虽然比戚继光小了6岁,但随着岁月的增长,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戚夫人为此又一次动用了自己的嫁妆,为自己的小叔子迎娶了一位李家的小姐。但事实证明并非所有的大户千金都能如戚夫人那般能干,李氏过门之后多次犯错,令戚家颇为被动。戚继光因此还写下了一首《黄台吟》,其中一句:"家家有南亩,毋使妇人耕"更显得颇为决绝。但仔细分析,戚继光的这首诗未必是在抱怨自己的发妻,而是在揶揄自己的弟媳妇不懂节俭之道,比不上自己的妻子会持家。因为此时他的弟弟戚继美还是一介儒生,完全没有收入来源,全靠戚继光微薄的俸禄支撑,所以在《黄台吟》的前半部分,戚继光才写到:"四瓜犹畏摘,两瓜更何如.一摘瓜分半,再摘蔓且除"。

(6、历史上的戚继美曾是一个儒生,后来在兄长的引领之下才走上了军旅之路)

此后戚继光多年征战在外,对于家族内部的事务基本全部交给夫人打理。按照明代的军事制度,军户出门作战,家人可以随迁。因此戚夫人在丈夫于东南沿海平倭的过程中可能也多次亲临前线。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底,倭寇大举进犯台州(今浙江临海),分路攻掠宁海、健跳、桃渚等地。戚继光根据倭寇多路进攻,新河寇急而宁海寇多的情况,命兵备佥事唐尧臣率海门、台州之军救援新河,自率主力进剿宁海、桃渚。时新河城内只有少数老弱残兵留守,人心恐慌。戚夫人发动妇女列阵参战,在城上布置旌旗,摇旗呐喊。倭寇遥望,不敢贸然攻城。可能当时的场面没有电影《荡寇风云》中表现的那般惨烈,但也足以见证戚夫人的英雄气概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汪道昆对戚夫人所评价的"鸷而张",不仅是对其在家庭事务中硬朗作风的描述,更是对其巾帼不让须眉的赞许。而之所以要将这些夫妻生活写入墓志铭,与其说是真的在吐槽戚继光"惧内"。不如说是对两人感情生活的一种嘉许,因为在那个夫为妻纲的时代,不是所有男人都能包容这样一个有着独立灵魂的悍妻的。恰如汪道昆在文章开篇所说:"要以为丈人,为司命,为社稷之卫,为不二心之臣,则戚少保其人当世无两"。

(7、历史上的戚夫人虽然未曾上阵杀敌,但却仍称的上是巾帼英豪)

本文为赵恺独家撰写,喜欢的,请订阅本博客。

话题: 荡寇风云

《骑在-战神-身上的女人》由会员犹记故人书(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