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雕刻时光-半个世纪!他在龙虎巷里“雕刻时光”

  • 话题: 雕刻时光
  • 2023-11-20 19:30:34
  • 作者:一页页翻书

他在龙虎巷里雕刻时光

荷风旭语

龙虎巷56号,从巷口蜿蜒步行五分钟就可找到,房屋主人龙双衡从附近的采石厂退休后,原本在这里经营着一家十平米的小小照相馆,冲洗相片、拍照打印,生活原本按班如归像准时准点的钟表一样。

怎奈这位老者玩趣甚浓,对“金陵竹刻”这门雅好一直潜心钻研,如今“玩”出了“金陵竹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这家小小照相馆最近也经顶山街道改造一新,赋名“金陵竹刻定山馆”。今天,我们一起听一听本地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故事。

新岁伊始,周围的空气里都弥散着新的气息。不足一公里长的龙虎巷,阅经百年岁月的老房子相互依偎,乌色石砖镶嵌在墙壁上,鎏金字体刻有南京历史建筑民居字样,街坊四邻暮年老人围坐在巷口,呼吸着市井烟火新的家乡味道。

无论是途径的行人,还是居住于此的居民,总会在龙虎巷56号门前放慢脚步。与周围小吃铺、杂货铺不同,这座新年里修葺一新、开门迎客的老房子屋檐高翘,大红色木匾刻下烫金大字“金陵竹刻定山馆”,闭上眼睛,仿佛能闻到民族文化古朴、雅致的气息。

年逾七旬的龙双衡开门来迎我,老先生衣着朴素,对金陵竹刻的文化历史娓娓道来,总是能用简洁的词句概括工艺的奇崛,和作品所想表达的意境。

“做竹刻五十余年,我始终求新、求乐!”龙老在新字和乐字上重音突出,又中气十足,他说竹刻艺术虽取自古法,但在传承中仍必创新,祖宗的文化源远流长,还要结合时代特色,不能因循守旧、故步不前。

创新首先表现于雕刻技法之上。金陵竹刻与嘉定派并驾齐驱,是中国竹雕艺术的双璧。传统的江南竹刻以浅刻、简刻风格著称,这种技法在竹片表面略加刮磨,寥寥数笔却富有意境。

龙双衡认为,要表现更丰富的主题,艺人需不仅擅长留青浅刻,还要增加明代金陵派始祖濮仲谦的圆雕、透雕等雕法,弥补以留青浅刻为主的竹刻技艺空缺。

“年轻的时候没什么条件,厂里不用的大扫帚、石锤把子都拿来刻着练习。”龙双衡讲到这里露出了微笑,在不断摸索和经验总结中,刻刀在他手里逐渐变得非常“听话”,一双手也变得青筋暴起、骨节分明,这是他五十多年刻竹练就的。

有条件加工竹子了也要费尽心思。龙双衡每次都要亲入竹林选取,一般以3-4年竹龄最佳,不成熟的竹子晒后容易褶皱发霉,老竹又纹理粗糙、不耐精雕。截取下来的竹子更要“精心呵护”,防止摩擦、划伤表面,以免留下痕迹。竹材的选用及处理方法,龙双衡专门记载于著书《刻竹心语》中,传承技艺、启发后人。

“他的这些竹刻作品都舍不得我们卖,说各个都要留着最好。”龙老的夫人边笑着边和我“诉苦”,经过选竹、分割、沸煮、晾晒、开片、雕刻等工艺,每件竹刻作品龙老都要花费大半个月以上才能完成,创作过程花费的巧思则是雕刻技法之外的又一创新。

“我喜欢创新,喜欢新的东西。”平日里每天坚持读报学习的龙老,在得知封闭施工27个月的南京长江大桥恢复通车,立即着手创作《南京长江大桥》系列竹刻作品,分别以留青、镂空等手法,呈现了大桥的夜景、雪景、桥头堡等多个场景与细节。

在《抗疫》主题系列竹刻中,除有标语类的留青竹刻外,还有生动的白衣天使肖像。“师古而不泥古”,这一创作思路在他的作品中展露得淋漓尽致。近年来,龙双衡的作品先后获得“南京特色文旅商品征集评选一等奖”“南京竹木根牙雕刻艺术作品展金奖”等,其本人也于2020年被认定为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刻(金陵竹刻)”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不易,坚守更难。让从事一辈子竹刻的龙双衡倍感欣慰的是,随着各级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金陵竹刻逐渐为世人所熟知和喜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列中。

目前,金陵竹刻定山馆已定立下“四代竹人传承谱系表”,共吸纳聚集了竹刻爱好者四五十人,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3岁,在定山馆不大的研习空间里,龙双衡自拟竹刻教程,根据学员不同特点因人施教,每年举办师生竹刻同展,大家的技艺得到很快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传承效果。

“金陵竹刻定山馆从不保守技艺,乐意免费招徒传授,亦师亦友,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龙双衡说。

采访 | 游堃

发布 | 徐雅莹、郑好

审核 | 刘云涛

话题: 雕刻时光

《半个世纪!他在龙虎巷里“雕刻时光”》由会员一页页翻书(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