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霸主之路-罗马海军史:如何一步步征服地中海,帮助罗马建立海上霸权.
- 话题: 地中海霸主之路
- 2023-11-21 19:51:28
- 作者:万里音书
文|轩辕赋史
编辑|轩辕
罗马史学家卡修斯曾说过:“人们希望借不做错事而保持和平那是不够的,一个人愈想和平,他就愈容易遭受攻击,在四方扰攘中,只耽乐于自由,而不热心战争的人,很快就会被毁灭。”
罗马这个兴起于公元前8世纪的一个最尔小邦,在征服意大利半岛后,受到了来自北非迦太基的挑战,而此时的罗马人又对地中海世界怀有勃勃野心。
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并攫取更多的利益,必然走上海外扩张之路。
公元前 509 年,罗马人驱逐了王政时代的第七个王,建立共和国建国之初,罗马国家远没有成为意大利的强大势力。
维爱位于罗马城东北部,受希腊文化影响很大,比罗马富强,双方都想得到第伯河口的盐场和第伯河沿岸的重镇。
从公元前 5世纪开始维爱便经常以费丹那为据点骚扰罗马城郊各部落的农牧区,双方发生过多次小规模战斗,直到公元前 405 年,罗马才最终攻克维爱城消灭埃特鲁里亚人。
从此以后,罗马一这个原本困窘于狭小山丘的小国,一步步成长为地跨欧亚非、统治众多民族、囊括地中海使其成为内湖的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
萨莫奈战争是罗马征服中部意大利的决定性战争。
萨莫奈人居住于意大利中部山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处于部落联盟阶段。他们骁勇善战,经常袭击平原城镇,成为罗马的劲敌。
公元前 343 年,萨莫奈人为寻找良好的牧场和掠夺战利品,劫掠了富裕的坎佩尼亚,罗马人把军队开进坎佩尼亚,萨莫奈战争爆发。
战争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因拉丁同盟趁机起事,罗马被迫议和;第二次萨莫奈人在考地峡谷设下重重埋伏,罗马军遭到沉重打击,并受辄门下通过之侮辱;第三次是萨莫奈、伊达拉里亚、高卢组成反罗马同盟,但罗马人终于取胜,并瓦解了反罗马同盟。
萨莫奈战争的胜利使整个意大利中部置于罗马人的统治之下,为罗马统一意大利奠定了基础。
迦太基 (罗马人称之为“布匿”)是公元前9世纪末由腓尼基人在非洲北岸(今突尼斯东北部) 建立的殖民城市。
建国后,迦太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开展对外殖民扩张和商业活动,到公元前6世纪已经成为了北非最强大的力量。
接着,迦太基又向海外扩张入侵西西里,经过3个世纪的征战,占领了西西里绝大部分地区,到公元前3世纪已发展成为地中海世界最富强的海上商业帝国。
“迦太基航海家供应各国所需的或可能会购买的任何东西,他们通商的范围,西起塞拉利昂和康瓦尔,东至马拉巴海岸。”
“腓尼基商人的海上贸易独步地中海,在希腊城邦工商业兴起之前,没有任何有力的竞争对手。”
迦太基人商贸发达首先得益于他们的造船和航海事业,因此公元前3世纪的迦太基是西部地中海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
对外扩张、拓展国外市场、巩固并扩大本国在地中海的商业优势是迦太基帝国的立国之策。西西里位于迦太基和罗马之间,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从战略角度看,如果迦太基占领了西西里全岛,它将威肋整个意大利。从经济的角度看,“西西里的谷物可供给意大利所需粮食的一半。”
西西里一经获得,则撒丁岛和科西嘉也将自动归降罗马,西西里便成为了罗马与迦太基争夺的焦点岁马统一意大利后,国内各阶层都希望进行海外扩张。
首先是奴隶主集团。他们希望通过海外战争来解决奴隶来源问题。因为公元前326年的波提利乌斯法案废除了债务奴隶。
罗马被征服者也不可能成为其奴隶来源,因为大部分被征服者是作为罗马同盟者来处理的。
其次是罗马平民,他们希望通过海外战争来解决土地问题。
随着罗马经济的发展,罗马人口急剧增长,无地或少地的居民增多,现有的土地不能满足平民的需要,此外,工商业者也希望进行海外扩张。
罗马统意大利后,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商业有了较大发展,尤其在罗马征罗马要想发展对外贸易,就必须扫除迦太基这一障碍。
公元前264年的“麦撒纳事件”成为两国战争的导火线。
麦撒纳位于西西里岛的东北部,皮洛士战争期间,来自西西里岛东部意大利地区的叙拉古雇佣兵强占该地,他们自称是“马美尔提尼人”(意思是打仗的人)。
公元前270年,叙拉古的希耶罗二世欲征服他们。一部分马美尔提尼人主张求助于迦太基,迦太基立刻答应。
另一派主张求助于罗马,罗马元老院就援助一事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迦太基极其富有,并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援助马美尔提尼人就等于与一个强大的敌人作战。
也有人认为迦太基的发展会威胁到意大利,且不说这种接近在战略上的危险,即使不是对罗马商业本身,那么对于南部意大利同盟者的贸易也会是一种威胁。”
最后将问题交由人民大会讨论,执政官阿披乌斯·克劳狄乌斯在大会上大谈出兵西西里会带来大量的战利品和土地,吸引了公民的注意力。
公元前264年,克劳狄乌斯被任命为麦撒纳战役的领导者,出兵西西里,布匿战争爆发。克劳狄乌斯利用叙拉古和迦太基人的瓦不信任,各个击破,迫使迦太基和叙拉古撤退,在此后的两年内,罗马人又成功占领了迦太基人在西西里沿岸的大城阿格里根图姆。
西西里岛上的一些内陆城市见风使舵开始投向罗马,但是沿海的一些城市由于害怕迦太基的海军,仍然臣属于迦太基,罗马要想完全拿下西西里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不可能成功的。
布匿战争爆发之前,罗马海军力量十分薄弱公元前 4 世纪初,罗马征服北意大利埃特鲁里亚的维爱城时,德尔福(Delphi)的阿波罗(Apollo) 给予了罗马一定的帮助。
罗马决定渡海答谢,当船队到达利帕拉(Liparian)附近时,被误认为是埃特鲁里亚海盗,利帕拉人遂将其逮捕,查明真相后才得以释放,为了避免再发生同样的错误,利帕拉人决定给罗马船队提供一支护航舰,护送其前往德尔福。
从这一事件不难看出:公元前 4 世纪初罗马航海经验不足、海军力量薄弱,他们的航行需要借助利帕拉人的护航才能顺利完成。
公元前 349 年,希腊海盗劫掠拉丁沿海地区,罗马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在沿海地区部署陆军进行抵抗,而此时如果罗马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完全可以在海上将其消灭,变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而没有必要消极待战。
由此可见:罗马并不重视海军建设,而主要是依靠罗马军团来守护沿海地区。荷兰著名历史学家泰尔认为:“从罗马人的角度看,这个策略是可行的。
首先,此时罗马忙于征服意大利半岛,无暇进行海外扩张,沿海地区的防御暂时由罗马军团承担即可,不需要另建海军。
其次,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战舰船身是用木质材料制成,需要经常上岸修整以免海水腐蚀,因此罗马只需要阻止敌船登陆,迫使其漂泊于海上就可将其打败。
如果敌船全体成员下船登陆,他们的船只就面临着被海盗夺占或搁浅的危险。
公元前 4 世纪,罗马剿灭希腊海盗后,占领了奥斯蒂亚(Ostia)、安提耶姆,特腊契纳(Tacitus)等意大利沿海地区,为了避免这些地区再次受到海盗洗劫,罗马在这些地方驻扎了大量陆军,却始终没有考虑过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加以防范。
然而当罗马向南扩张到坎佩尼亚时,元老院决定先渡海攻打希腊以阻截其对坎佩尼亚的援助,凭借一支弱小的海军,罗马竟击败了希腊人并占领了那不勒斯(Naples),此时如果罗马想要继续向南扩张并守护将来占领的海外领土,就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此外,罗马希望通过阿皮亚(Apia)建立与坎佩尼亚的联系,因此海军建设势在必行。
公元前 311 年,元老院决定建造 20 艘战舰,主要由支持海军建设的保民官狄希阿斯 (M.Decius) 和新上任的两名裁判官(公元前311年,他们在蓬蒂内群岛建立了一块殖民地)负责和管理,舰队分为两个中队,各有 10 艘战舰。
公元前6 世纪到前4世纪,地中海的船只主要是“trireme”,罗马所造的 20 艘战舰也不例外。由于时代久远且缺乏原始资料”一直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以塔恩为代表的历史学trireme家认为“trireme”是单层甲板船,而以卡森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则认为“trireme”是三层奖船。
笔者赞同后者,因为罗马所建造的船只长 115 英尺,宽 16 英尺,船员大约共 200 人,如果是单层甲板船每排的两个划奖手之间的操作距离不足3 英尺,船员要想穿过甲板谈何容易。
20艘战舰所需船员可能来自罗马之前所占领的沿海城市如:那不勒斯、蓬蒂内群岛、西尔塞伊 (Circeii) 等地。
理由是此时的 20 艘战舰共需 4000 名海军,这些地方原有的海军人数足以满足其需求;另外,罗马人称此时的海军为“sociinavales”,意为“联盟海军。”
公元前310年,努凯里亚 (Nucerian)联盟叛乱,由于罗马的海军经验不足,远征以失败结束,幸运的是罗马海军并没有任何损失。
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商务印书馆,1990年。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1984年。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李稼年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王以铸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西蒙·安格里姆:《图解世界战争战法(公元前3000年一公元500年)》,周桂银等译,宁夏人民出版补,2008年。莱斯利·阿德金斯:《探索古罗马文明》,商务印书馆,2008年。
《罗马海军史:如何一步步征服地中海,帮助罗马建立海上霸权.》由会员万里音书(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