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大唐创业起居注-“唐朝建立的目击者”温大雅与腹黑李渊

提到温大雅,很多人都很陌生。这是谁啊.干了啥啊.虽然温大雅本人并不出名,但是温大雅的上司李渊却是很出名,李渊的儿子李世民那就更加著名了。

温大雅有一部作品可谓说是“沧海遗珠”,那就是《大唐创业起居注》。什么叫做“起居注”呢.起居注就是古代记录帝王言行举止的书,用以警示帝王做好该做的事情。一般来说起居注都是不允许帝王观看以及修改的,而且因为起居注是见证人亲自书写,因此起居注的史料价值极高,甚至超过了后世王朝所编的各种史书。

起居注剪影

《大唐创业起居注》,顾名思义说的就是大唐建立时期的历程,也就是李渊起兵到最终统一全国的历程,在这部书中为我们揭露了诸多真相。似乎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以及诸多影视作品之中,李渊都是一个庸庸碌碌甚至近乎傀儡的形象,而李世民却是一个伟光正的皇帝形象。然而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讲解。

首先我先在开头部分单独来写一段文字来介绍一下温大雅,毕竟他的《大唐创业起居注》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因为这部书,温大雅也被《剑桥中国隋唐史》称为“唐代历史的第一位记录者”。

温大雅是太原府人,自幼就喜欢读书学习,以才思敏捷而著名于世。后来李渊兴兵,温大雅加入了李渊的军队,成为了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负责各种文书。可以说温大雅本人就是李渊的贴身秘书,也因此温大雅得以目击李渊起兵的种种。后温大雅写了《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详细地记载了李渊起兵的种种事件。后天下太平,温大雅奉命驻守洛阳,此后担任礼部尚书,封为黎国公。

《大唐创业起居注》

温大雅此人性情至孝至纯,《旧唐书》中有一小故事可作证:

“雅将改葬其祖父,筮者曰:"葬于此地,害兄而福弟。"大雅曰:"若得家弟永康,我将含笑入地。”

就是说温大雅安葬自己的祖父,占卜之人跟温大雅说,如果将祖父安葬在此处,则对兄长不利对弟弟有利。温大雅作为兄长,很坦然地说:“如果我的弟弟可以一直健康,那么我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很开心了。”温大雅此人的性情可见一斑。

然而史书上对于温大雅的记载较少,我们也只能用这样短短的篇幅来为温大雅简单介绍一下,下面我们将说我们的主角,心机boy李渊。

正如前文所说,李渊似乎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犹犹豫豫、不够决断的男人。倘若没有他儿子李世民的辅助,李渊恐怕很难成就这样一番大业。例如说晋阳起兵。

晋阳起兵可以说是唐朝建立的开始,晋阳起兵的领导者也可以说是开创了大唐基业的第一人。那么究竟这个第一人是谁.根据诸多官方正史记载来看,这个第一人应该是李世民。

似乎李渊在我们印象之中是个普普通通的皇帝

如在《旧唐书》中记载:“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

《新唐书》中记载:“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

《资治通鉴》中记载:“起兵晋阳也,皆秦王李世民之谋。”

这三条记载给我们一个共同结论那就是晋阳起兵的领导人物是李世民而并非李渊。

其实我们看这三条记载蛮有意思的,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三部史书的撰写年代分别是后晋(《旧唐书》)、北宋(《新唐书》)和北宋(《资治通鉴》),也就是说这三部书就时间上看,存在着后书直接借用前书记载的可能,也就是说这是个一错再错的记载。

另外我们在看三部书的记载内容,在《旧唐书》中,说是李世民与刘文静合谋;到了《新唐书》中就是李世民一人之谋;到了《资治通鉴》中,直接就断言说是“秦王李世民之谋”。很明显存在着一种将功劳往李世民身上揽的趋势,可以说是无限放大了李世民的功勋。

在诸多史书之中,晋阳起兵的带头人似乎是李世民

那么李渊这个时候在做什么呢.

史书上的说法是:“渊不知之也。”也就是说李渊啥也不知道。

我们设想一下,李世民在到处召集兵马、笼络人才,准备为老爹的皇帝事业贡献力量,而这个时候的实际掌权者李渊居然啥也不知道。就这样,一个庸庸碌碌的李渊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另外,在书中还有一个颇有有趣的故事。那就是李渊的臣子裴寂将李渊灌醉后诱惑李渊与晋阳行宫的宫女发生关系,然后逼迫李渊与杨广决裂。然后知道真相的李渊只能说:

“我儿诚有此计,既已定矣,可从之”

此后又发生了突厥入侵事件,因为事发突然,李渊大败。杨广下令逮捕李渊,这个时候李世民又出来劝说自己的父亲起兵谋反。然后李渊居然拿出纸笔说要举报李世民。最终李渊还是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议,并且说:

“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

这么一看,李渊完完全全是个傻白甜+冤大头的形象啊。在这些正史之中,李渊完完全全是一个被裹挟的可怜虫和糊涂蛋。而李世民作为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却表现出了一副大无畏的样子,完完全全是一副少年英雄的做派。

在史书之中,李渊完成成为了一个糊涂蛋的样子

然而这些记载真的可靠吗.我存疑。存疑的原因如下:

原因一:这些故事太过于有板有眼以及戏剧化了。顾颉刚曾经在《古史辨》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时代愈后,历史记载的人造气息就愈加浓厚。我觉得以上历史记载中的人造气氛太过于浓厚,甚至像是小说戏剧而不是历史记载了。而且这些记载之中的细节实在是太过于突出,不由得让人存疑。

原因二:李世民有篡改史书的行为。我们上面说过,起居注是不可以给帝王看以及更改的。但是有个帝王偏偏要反着来,这个帝王就是李世民。易中天曾经在自己书中写到,帝王强时则制度弱化,帝王弱时则制度强化。李世民作为一个强势的帝王,自然是常常逆着各种制度来的,篡改史书就是李世民的做法之一。

原因三:李渊不可能那么傻。拿我们现在通俗的话说,就凭史书中李渊那个智商,他连三集都活不下去。李渊的对手是谁啊.是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人,这些人都是一世枭雄,如果李渊真的那么傻的话,天下绝对不可能是李渊的。

那么究竟李渊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书中的记载未必完全准确

所幸在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中,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真实的李渊的形象,也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唐朝建国史。正如《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所说:

“根据从前被忽视的唐代初年的史料《大唐创业起居注》,历史学家已经能够唐朝创立史的传统说法中的某些偏见和歪曲之处做出订正。”

我们还是先说晋阳兵变一事。李渊真的一点事情没做吗.并非如此,李渊在晋阳兵变中完全是处于一个领导者的地位。

李渊曾经对自己的儿子说过这样的话:

“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戮、家破身亡,为英雄笑。”

也就是说实际上李渊对着时局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他本来是想等到三个儿子都到齐后才进行起义。面对着突然遭到囚禁的命运,李渊表现出了一方豪杰的铁血,他不顾及自己的性命,让李家三兄弟可以随时起兵。

后李渊被赦免后,他又命令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山西招兵买马,命令李世民和刘文静在太原招兵买马。此后又用雷霆手段杀掉了监视他本人的王威和高君雅,最终起兵。

可以说李渊的行动一气呵成,表现出了一副杀伐果断的王者气质,并且兼有李渊这种中年人特有的隐忍与坚韧。

哪怕是我们一直以为是废物的李建成,也没有那么简单



此后的诸多事情更加说明了李渊其实是一个腹黑的人。如李渊曾经与突厥暗中媾和,在突厥和隋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政治平衡,甚至可以称作是“在两个鸡蛋上跳舞”。

李渊在给突厥的书信中使用了下级对上级才用的“启”字,虽然这种做法遭到了手下人的反对,但是李渊还是义无反顾地使用“启”字,表示自己对突厥的友谊。

另外,在旗帜之上李渊使用了红白相间的颜色,红色代表隋朝,白色代表突厥,这也是李渊“两个鸡蛋上跳舞”的表现之一。

另外,李渊还忽悠突厥人,面对着突厥价格高昂的一千匹战马,李渊忽悠了突厥使者,采用了先付一半,后付尾款的方式,最终成功拖欠了尾款,以一半的价钱获得了精良的千匹战马。

此外,面对着实力强大的瓦岗军首领李密,李渊也采用了忽悠的战术。他写信大肆夸奖李密,说李密是

“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司牧,非子而谁。”

李密被李渊的马屁拍得忽忽悠悠,自然而然地就将李渊视作自己的得力盟友了,并且在之后与李渊保持了较为良好的关系。

因此从《大唐创业起居注》来看,李渊是个不折不扣的心机boy,并非我们所想象中的那样无能,可以说后面的种种记载完完全全地抹杀了李渊的功劳反而放大了李世民的功劳。

李渊是一个被矮化了的男人

在乱世之中脱颖而出,李渊自然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然而最终在历史书上却成为了这样一个昏庸之人,不知李渊的心情几何啊!

矮化李渊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表现出李世民的优秀与继位的正当性,但是反而是给人一种欲盖弥彰、掩耳盗铃的感觉。

多亏了李渊的忠实属下温大雅的记载,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李渊,一个聪明睿智、杀伐果断、腹黑狡猾的枭雄。

参考文献:《剑桥中国隋唐史》、《大唐创业起居注》、《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唐朝建立的目击者”温大雅与腹黑李渊》由会员时光是书(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