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格雷的画像-《道林格雷的画像》
- 话题: 道林格雷的画像
- 2023-11-22 20:15:42
- 作者:忘书笔年
欲望源自何处,对欲望我们总是自欺欺人,而它却强烈地主宰着我们。
《道林格雷的画像》改编自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纯真的少年道林格雷为了永葆美貌与画作中的自己交换灵魂,从此走上堕落的故事。
作品灵感来缘于王尔德的一次拜访。有一天,王尔德去拜访一位画家,画家的男模特长得极其漂亮,看着栩栩如生的肖像画,王尔德不禁感慨道:真是可惜,这样美丽的生物,还是有衰老的一天。"
画家答道:“是啊,如果能让画中的他代替他老去就好了。”后来王尔德便创作了《道林格雷的画像》这本小说。
由此书改编的同名电影《道林格雷的画像》,便讲述了年轻貌美的道林格雷看到画家霍尔华德为他所作的肖像画后,发现了自己的美貌,开始为青春易逝,美貌难以永驻而痛苦,宣称愿意用自己的灵魂交换青春,只求画像代替自己老去。
但是,由善入恶易,由恶入善难。原本的道林是单纯善良的,不顾阶级地位与演员西比尔韦恩热恋,并承诺要娶她。他在霍尔华德家中结识了亨利,并被亨利的处事哲学所征服,与之成为了好朋友。
因为亨利享乐主义的劝阻,让道林对婚姻不再热衷,选择抛弃了韦恩,韦恩在绝望之下投河自尽。开始的道林还充满愧疚,但亨利却把韦恩的死粉饰成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
这时道林发现了自己的画像已经发生了变化,画中格林的笑容变得残酷。从此,道林开始一天天走向堕落,在纸醉金迷的的生活中迷失自我,变得虚伪可怕,画像也随着他每一次的恶行而变得愈发丑陋,而现实中的道林一直保持着青春年少。
当杀死画家霍尔华德时,道林格雷良心的最后一道防线崩塌了,阁楼里的画像却常常让他想起自己的罪行,于是他持刀刺向自己画像,也刺向了道林自己的胸膛,横尸地上的道林面目可憎,但画像中他光彩依旧。
起初,由霍尔华德制造了“他”,接着,由亨利培养了“他”,最后,由道林杀死了“他”。
对于改编自小说的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遵循了原来小说的主题,但却在人物塑造和动机上进行了改编。
道林有两个性格志趣截然相反的朋友,一个是藐视道德有着自己处世哲学的亨利,另一个就是以对道德有着高标准的画家霍尔华德。
在小说中,亨利不断向道林灌输着精致诡辩的谬论,带他去高级妓院,追求感官刺激,甚至怂恿他吸毒,唤起格雷人性中的被压制的恶,而霍尔华德不忍心看着格林走向深渊,从而不断对他进行劝阻,引导道林人性中善的部分。
这两个意志坚定、完全对立的角色在道林身边徘徊,使得小说中的关系冲突变得非常激烈并具有戏剧性,将单纯的道林放置在道德伦理的漩涡之中。
而在电影中,人物建构十分薄弱,尤其是霍尔华德,由劝阻者变成了旁观者,从而放任了道林灵魂中可怕而荒唐的虚荣。
而对于道林格雷人物的转变,由原本的单纯到堕落的过渡,只简单的停在表面,用了大量的色情场面来展现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表达道林的沉醉与放荡,整部影片中道林格雷的转变动机只是因为贪图肉欲与酒色,故事失去了推动力。
影片通过画像来展现善与恶的主题,画像如同道林的镜子,映射出他所有的丑陋和贪恋,道林的美貌与画像中的丑恶使得善恶冲突表现地更加直观。
画像成为了道林格雷灵魂的监视者与记录者,记载下人性的丑陋与黑暗。影片结局,当格林拿刀刺向画像也刺向自己时,用死亡为自己赎罪,传达出善必将会战胜恶的信念。
尼采曾说“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人性是复杂的,顺应欲望和自我约束应该相互平衡。起初,道林格雷是一个有道德有是非观的年轻人。
他的优秀品格与美丽的外表也吸引着画家霍尔华德,道林是他心中无形理想的有形化身,是他不断创作的源泉。
在认识亨利后,道林格雷开始慢慢走向了一条不归路。亨利是一位以玩乐为处世哲学的人,但是在道林眼中,亨利是他的知心朋友,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朋友”,一步步将道林推向深渊。
道林为了表面的光鲜而出卖自己的灵魂,欲望将他引诱到五光十色的世界中,灵魂却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画像随着道林的灵魂一步步变得怪诞,但容颜却保持青春。
这种戏剧性的颠倒原本是美好的,但却成为了虚荣与欲望的温床,最终毁灭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形形色色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会在潜移默化中被他人所影响。人总是认为自己可以抵挡住诱惑,可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又有多少人能坚守初心呢.
《《道林格雷的画像》》由会员忘书笔年(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