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奔赴星空-从《天问》到“天宫”,人类如何携手奔赴“浩瀚星空”.

  • 话题: 奔赴星空
  • 2023-11-22 20:18:19
  • 作者:谁寄锦书来

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回望世界与华夏文明史,从石申观星、万户飞天到加加林进入太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再到21世纪“祝融”探火、“羲和”逐日、载人“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明灭星光映照着东西方的太空征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和梦想,未来人类如何携手合作.

▲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素材为火星全球图(鲁宾逊投影)。(国家航天局供图)

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屈原《天问》中对星空最初的发问源自于好奇与浪漫的遐思。从字面上看,“宇”“宙”二字本指房屋廊檐、栋梁,“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后引申为无限大之时空。

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重点在于人类和宇宙、大自然应是紧密联系、和谐统一的。中国航天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很多“养分”,其中一个显著体现便是重大航天工程的取名。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介绍说,“嫦娥”相当于中国的月亮女神,表达了中国人“奔月”决心;“天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探索真理征途漫漫;“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北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神舟”则寄托了我们的飞天梦想。从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中,人们读懂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深邃的人文关怀,又彰显着当代中国人探索、进取、求真的科学精神。

杨宇光补充道,从古老神话中汲取灵感为航天任务命名,可算是国际惯例。美国不少探测器都以希腊神话或罗马神话中的名字命名,例如阿波罗计划、阿尔忒弥斯计划、泰坦系列火箭等名称,均来自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

▲2019年12月,天文爱好者在北京古观象台拍摄日偏食。(中新社资料素材)

东西方天文领域的交流古已有之,启蒙运动中的争锋让关于宇宙的科学认知辐散到东方乃至全球。始建于公元1442年的北京古观象台,部分天文仪器由清朝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设计监造。其至今仍在北京二环路边见证着斗转星移。

人类如何携手奔赴“浩瀚星空”.

“这么美的地方,我还会再来,我必须再来。”2005年,随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俯视地球的航天员费俊龙,面对苍穹许下了心愿。多年后,在距离地面400多公里的轨道上,中国人自己的“太空之家”—中国空间站已全面建成,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2023年4月1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张陆结束出舱任务返回问天实验舱时挥手致意的画面。(素材来自新华社)

4月15日,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第四次出舱活动,刷新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对此,月球村协会主席、可持续月球活动全球专家组(GEGSLA)执行秘书朱塞佩·瑞巴尔迪(Giuseppe Reibaldi)评价称,中国空间站是一个最先进的空间站,它借鉴了国际空间站的经验,这可以从建成空间站所需的时间看出,国际空间站建成用了数十次飞行和超过10年的时间,而中国空间站只需要数次飞行和2至3年时间即可建成。

中国空间站在建设之初就向世界敞开大门。谈及各国应如何携手探索太空,和平利用好人类共同的太空资源,杨宇光介绍说,中国载人航天领域可开展四个层级的国际合作。第一层级是联合实验,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合作方式,如神舟八号飞船装载了中德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装置;第二层级是外国航天员来访;第三层级是外国飞船造访中国空间站;第四层级是外国舱段对接中国空间站。天宫空间站预留了扩展接口,在三舱构型基础上具备对接扩展舱段的能力,未来可根据需要由“T”字构型扩展成“干”字构型。

▲中国空间站模型。(中新网资料素材)

外国宇航员进驻中国空间站.英航天专家:语言不是障碍

历史上人类第一次太空握手,是在1975年阿波罗-联盟号任务中,在对接阶段,美国宇航员说俄语,苏联宇航员说英语,他们进行了非常顺畅的沟通。“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杨宇光说。

去年,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曾在社交媒体上用中国古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感叹宇宙之美,引起网友热议。对此,英国国家空间学院院长、英国国家航天中心主任阿努·欧嘉(Anu Ojha)说,他曾和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讨论过她与宇航员马蒂亚斯·毛雷尔参加的中国组织的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培训效果很好,两位宇航员都会说流利的中文。

阿努·欧嘉并不认为语言是一种障碍,尤其对年轻一代而言,“我们现在的宇航员候选人年龄都在25岁到30岁出头。年轻一代的视野更加国际化,接触其他语言的经历也更多,这批候选人有能力应对语言挑战”。阿努·欧嘉指出,如果有机会参与中国空间站的国际飞行任务,宇航员们将非常感兴趣,而语言学习在语言培训支持下是可能实现的。可能参与中国空间站任务的国际宇航员都至少接受过基本水平的普通话培训,尤其是应急培训。

“很多中外航天朋友都讲过一句话,在太空中看一片大陆是没有国界的。航天应当成为人类共同进步的领域。”杨宇光说。(完)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话题: 奔赴星空

《从《天问》到“天宫”,人类如何携手奔赴“浩瀚星空”.》由会员谁寄锦书来(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