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鉴赏  > 

弗兰肯斯坦-新民艺评丨为什么人人喜欢《弗兰肯斯坦》.

“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因为《弗兰肯斯坦》而成为一个全新的英语单词,意思是“一个最终毁了其创造者的东西”。在1818年问世、由玛丽·雪莱创作的首部科幻小说中,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用尸块拼接、通电给予能量,“激活”了一个“人形生物”。外形如怪物般惊恐骇人、内心如孩童般天真纯粹的“人形生物”与弗兰肯斯坦是什么关系.

连日来,在上海大剧院热演的中文版话剧《弗兰肯斯坦》中,轮流扮演“人形生物”与科学家的袁弘分析道—

他与它,首先是父子关系,弗兰肯斯坦创造了“人形生物”;他与它,也是创造者(神)与被创造者(生灵)的关系;抑或,他们也是一体两面—弗兰肯斯坦激活了“人形生物”,激活的也是他自己的另一面。

图说:郑云龙版《弗兰肯斯坦》

从以上对剧情和人物的分析角度出发,由此衍生出扮演“弗兰肯斯坦”与扮演“人形生物”这两个角色的男演员互换角色的创意,十分站得住脚—绝非单纯的商业选择,而是确实两者关系紧密甚而是一体。中文版的剧本,就是英国国家话剧院2011年上演的版本—当时的双男主是“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与约翰尼·米勒,他俩各自在英剧《神探夏洛克》与美剧《基本演绎法》中扮演福尔摩斯,也算是一体两面。因此,第一晚卷福演人形生物,米勒演弗兰肯斯坦;第二晚,两人互换。

说实话,中文版有四位男演员,除了王茂蕾一人谦虚地表示:“我‘带宽’不够,我就演弗兰肯斯坦一个角色”之外,袁弘、郑云龙、闫楠三人都可以在“他与它”的两个角色中切换。这样的考量,首先是体力,其次是四位男演员的档期—疫情时期,每个人都说不清自己何时能去哪里……

符合剧情的设定,也自然而然地招徕来市场潜力,若是只看其中两位男主角的搭配,还算不上是《弗兰肯斯坦》的真爱。因为—人形生物,它身上凝聚了太多的可塑性,不仅使得男演员感觉“有生之年一定要挑战演一个‘不是人的人’”,也使得观众极为期待“不同的男演员会各自塑造出怎样的人”。毫无疑问,人形生物的气质,依赖不同的男演员去塑形;不同的男演员赋予不稳定的它,精准的肢体形态与独有的灵魂。

图说:袁弘版《弗兰肯斯坦》

袁弘进组时间略晚,他表示会与其他演员切磋,互相吸取对方身上最优化的表达方式:“压力,刺激我们各自变得更好。”郑云龙则对“互相借鉴”坚决说“不”:“那是演员之间的大忌”—两个人都对,通往罗马的道路有千万条。

但是,无论四位男主角怎么发挥,都离不开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与“人形生物”—他与它的共通之处:寻爱与孤独。

“人形生物”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约等于它的诞生—科学家自己被吓跑了,其心情稍后分析,但这一行动造成的结果就是,它一出生就被抛弃。

它比弃婴还要难—它那缝缝补补的肉体未必经络通畅,在反重力、求平衡的肢体运动中找到直立行走的顺滑就需要很久。这就是婴儿特别喜欢运动的道理—他们如果感受到肢体对自身的掌控,就很兴奋。它比弃婴还要丑—它那缝缝补补的肉体形成暴露在外的巨大伤口,吓坏所有正常人。它无处可去,最后被一位盲人知识分子收留,学会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与哲学。

当一具破碎的肢体,口齿尚算清晰地表述出来自文明源头的诗句时,其象征意义之多元、丰富到立现—它肯定是生灵,但是是怪物还是人.若是人,他那几乎负数的颜值和皮囊包裹知识储备的状态,像不像是当下一个个仅有内在美的知识分子.若是,那么是否嘲笑了社会对颜值的追捧、对知识的鄙视.郑云龙的版本演出了它孩童般的天真、学子般的虔诚。

但是,当盲人老师的儿子儿媳看到了它的存在,立刻对待它如路人一样棒打。它在期待被一家人接纳的希冀中,一脚踩空,落入复仇的深渊,一把火烧尽了一家人。从此,它要寻找“抛弃”它的“父亲”弗兰肯斯坦,甚至不惜先杀了他的弟弟威廉,借此引蛇出洞。

弗兰肯斯坦则是一个对科学追求到极致,以至于对身边的爱视而不见的人。18世纪末19世纪初,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富兰克林发现了雷电和静电是同一现象,法拉第发明了发电机……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过度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科技飞速发展给人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带来困惑。而他,竟然因为缝合尸块通电后激活了一个生灵—他竟然以科学之名成为了“造物主”!这种近乎狂喜的成就感,让他在它祈求他为它再制造一位女性人形生物时膨胀了,继而也成功了!但他的道德层面,依然设定它只是个“怪物”,会给社会制造事端,怎能再复制成双.于是,他又手刃了这个“女怪物”。“家”被毁,期待伴侣的美梦二度被毁,它对他说:“你追求的不是科学,而是—傲慢!”

在信息爆炸时代过度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我们—不傲慢吗.

人,要自大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一团肉里填塞入一个我们自以为是的灵魂.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怎么知道怎么做一定是对的且因此让孩子按我们的选择去做.

弗兰肯斯坦失去了弟弟、失去了妻子—既然他手刃了它的期待,那它就杀了他的爱。他从一个人,堕入没有爱的状态,最终爱的感觉消失了。他与它,一同奔赴北极圈……他创造了一个最终毁灭自己的它—无论是他还是它,终其一生,都失爱而孤独。

它的短短三年生命,是从一张白纸到学会爱、有欲望、被伤害、去复仇……基本是人的一生的情感起伏的高度浓缩。

而他则更像大部分人—欲望集中在事业成就感,忽略甚而不在乎生活里本有的亲情与爱。它不断寻爱;他不断失爱……爱,才能成就—人。

无论是200年前的作品还是200年后乃至2000年后的作品,之所以能依然感动所有人,是因为—爱。(朱光)

话题: 弗兰肯斯坦

《新民艺评丨为什么人人喜欢《弗兰肯斯坦》.》由会员书尽此生(非本站编辑)发布,侵权投诉邮箱:2532939301@qq.com,本站如收到投诉将立即配合删除该文章,并注销该会员账号。